劳模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精神财富,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劳模精神所蕴含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上,更在于对社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黑龙江有着丰富的工业和农业基础,劳模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实践。从政府政策支持到党建工作的深入,再到行业和校园的全面参与,形成了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劳模精神践行与传承模式。
一、政府支持,树立劳动榜样
劳模评选活动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劳模评选活动是一种以榜样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动员机制,政府通过树立劳动模范,向全社会传递了劳动者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劳模评选具有时代导向性,每一时期的劳模事迹都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劳模评选活动,社会各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者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劳模评选也为劳动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得劳动者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认可。这样,劳模评选活动不仅提升了劳动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也为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龙江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大省,在各领域不乏杰出劳动者,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堪称劳模精神的典范。黑龙江省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劳模的评选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评选标准和公开透明的评选程序,树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劳动榜样。省政府每五年组织一届省级劳动模范评选活动,表彰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杰出贡献的劳动者。在评选过程中,省政府注重覆盖各行各业,尤其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确保劳模事迹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二、党建引领,汲取奋进力量
党的领导是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的根本保证。黑龙江省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将劳模精神的学习、宣传和实践深度融入党的建设、思想教育以及具体工作实践之中,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推动劳模精神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黑龙江通过党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将劳模精神与党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例如,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党的重要纪念日等重大节点,省内各级党组织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劳模的先进事迹,邀请劳模代表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黑龙江以党员教育为契机,将劳模精神贯穿于各项学习活动。2024年11月,黑龙江省委党校开展“学习劳模精神、争做龙江先锋”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到全国总工会(哈尔滨)劳模技能交流基地参观劳模事迹展览馆、观看劳模专题纪录片,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投身工作的实际动力。通过上述教育,党员干部们被劳模的精神和事迹所感动,深刻理解到什么是实干精神,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在党建引领下,劳模精神成为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党组织的宣传与教育,劳模精神不仅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指引,更在全社会形成了强烈共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奋进力量。
三、行业带头,掀起奋斗热潮
劳模精神的赓续与践行,不仅需要精神层面的鼓舞,更需通过行业带头、岗位示范的方式落到社会发展的实处。作为联系广大劳动者的重要纽带,黑龙江各级工会组织在弘扬劳模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创建“劳模示范岗”,掀起了行业内弘扬劳模精神、争做龙江先锋的奋斗热潮。劳模示范岗指通过设置以劳模命名的工作岗位,将劳模精神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实践。在岗位示范中,劳模精神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展现出其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劳模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内涵。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不仅激励着同事们,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齐齐哈尔的“王德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哈尔滨的“劳模示范岗班组”等,充分发挥了劳模的带头作用。这些工作岗位不仅是生产一线的核心力量,也是创新的源泉,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推动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自2023年10月起,哈尔滨市总工会以“亮身份、当先锋、做示范、建新功”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劳模示范岗”活动,为全市1564名劳模量身定制了“劳模示范岗”专属标牌,确保所有在职劳模均能参与其中,实现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工会还积极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供坚实平台,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创新潜力。在这里,劳模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专长,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使劳模精神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更为具体和生动的体现,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校园传承,担当强国使命
劳模精神作为中国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属于劳动者群体,更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指引。要让劳模精神在下一个时代继续传承、发扬,需以青年人为重要载体,将其深植于校园教育中。近年来,黑龙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黑龙江教育部门与工会组织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让这一精神在中小学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院校的课堂中生根发芽。2024年10月,黑龙江省总工会主办开展2024年黑龙江省“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行动,邀请劳模代表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奋斗故事,激励青年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同时,活动还组织学生参观劳模事迹展览馆,通过实地学习,加深对劳模精神的理解。此外,各校还开展了以劳模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思想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劳模精神的认同和向往。通过这些形式丰富的活动,学校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深植于青少年心中,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优秀人才。在职业教育领域,黑龙江还特别注重将劳模精神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哈尔滨技师学院邀请制造业行业劳模担任客座讲师,传授实际操作技能;牡丹江职业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项目实践。这些举措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技术,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受到劳模精神的感染,增强了学生投身技能报国的信心与决心。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