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为何成“最强档”

 

    编者按

    国家电影局2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此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5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档主要调查的六部影片都突破了82分。今年春节档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为2025年电影市场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这个“最强春节档”给我国电影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质硬价优”才是票房“王道”

    ◎ 江德斌

    又是一年春节档落幕。国家电影专资办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上映的6部影片票房分别为:《哪吒之魔童闹海》48.39亿元;《唐探1900》22.78亿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9.97亿元;《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5.91亿元;《熊出没·重启未来》5.08亿元;《蛟龙行动》2.74亿元。

    在上述6部影片里,有5部都是续作,前作质量优、票房高,积攒了口碑、人气。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则是武侠大IP,拥有大批粉丝,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金庸小说影视化长廊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最新一版的尝试,徐克导演借用现代技术手段,重新诠释了武侠世界的侠义精神。

    今年春节档电影均制作精良。如《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借助先进技术,打造出峡谷伏击、仙法神兽助阵等让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哪吒之魔童闹海》无论是角色、场景数量还是镜头的特效难度,都进行了全方位升级;《蛟龙行动》是国内首部聚焦深海潜艇作战的军事片,通过“龙鲸号”核潜艇这一大国重器的全景式呈现,构建了一个兼具科技感与真实感的近未来战场;《熊出没·重启未来》混搭科幻、冒险、喜剧等多类型元素,将低幼的叙事升级为带有思辨色彩的冒险故事,拓宽了低龄动画电影的叙事边界。更加可贵的是,今年春节档电影无论是传统神话、武侠故事还是军事题材,往往蕴含着民族精神,能唤起观众强烈的民族情感。

    而且,今年春节档电影平均时长超137分钟,刷新历史春节档平均时长的最长纪录,但最低票价与去年春节档保持一致,可谓“加量不加价”。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和电影院线在今年春节档加大了优惠补贴力度,惠及观众,在预售期,部分影片的大年初一场次在多个城市还有19.9元的优惠预售票价。

    由此可见,正是春节档电影“质硬价优”,给观众带来很大的期望值,所以愿意花钱去电影院观看,从而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这告诉国内的电影人,不是电影市场不行了,也不是观众远离电影院了,而是观众的审美水平更高,对电影品质、价格有了更高要求,如果从业者只为捞钱,创作的影片质量差,就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因此,广大电影人需要吸取经验教训,按照市场指引的方向,更加注重电影品质的提升,并制定合理的票价策略,创作出更多“质硬价优”的影片,以满足观众的需求,让观众获得良好的观影体验,从而在观影后给予好评,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观众,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票房与口碑双赢。

 

    春节档激起文化消费“一池春水”

    ◎ 王桂霞

    2025年我国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极为亮眼的数据,有力地提振了行业信心,给今年的电影市场开了好局。

    今年春节档影片题材多元、类型丰富、市场关注度高,不少热门场次“一票难求”,据报道,有的县城影院还推出无座票,观众坐板凳或台阶看电影,这充分表明文化消费领域需求旺盛,相关市场各方大有可为。

    电影具备大众文化、公共文化的属性,是文化消费的风向标,电影跨领域消费的延展性很强,不仅表现于票房收入,还能辐射、带动众多领域的消费,诸如文旅、纪念品、游戏、餐饮、娱乐等,且具有较长的红利期。比如,电影《芙蓉镇》带火了湘西千年古镇,其取景地从王村镇直接改名为芙蓉镇,至今都是旅游胜地;《流浪地球2》上映半年后,拼装模型周边合计销售就超过30万套,成为火爆的国内影视IP衍生品之一。

    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火爆态势,也是文化消费领域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普遍得到满足,但精神消费存在供应不足、优质产品较少的情况,与消费者的旺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而电影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对于满足大众的精神消费需求,塑造国家精神和文化形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因此,电影市场的繁荣是文化消费崛起的象征,今年春节档票房创新高,证明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优质文化供给与大众精神需求的同频共振可以释放巨大能量,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演艺市场、文旅消费、传统文化等一再出现“爆款”,如《黑神话:悟空》、马面裙等深受消费者追捧,激发文化产品消费热情,撬动巨大的消费市场活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大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品质化、创新性等趋势,亦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创作出更多优秀、有深度的文化产品,如何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服务,成为文化产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因此,文化从业者不能沉溺于旧日辉煌,需要不断创新突破,勇于尝试新的题材、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商业模式,持续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文化消费的这池“春水”持续荡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

 

    “最强春节档”是文化自信的见证

    ◎ 刘少华

    在“看电影”变成新年俗的背景下,春节档实现新突破并不意外。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欢乐喜庆的特殊节日,走进电影院观影,成为许多家庭共度佳节的新选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一场视听盛宴,既能增进亲情交流,又能在欢声笑语或感动泪水中感受节日氛围。这种文化娱乐方式,既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为春节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有需求更要有供给。从供给侧来看,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画、喜剧、历史奇幻等多种题材。《哪吒之魔童闹海》延续了前作的精彩,凭借精美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影院;《唐探1900》以独特的“喜剧+悬疑”风格,为观众带来烧脑与欢乐并存的观影体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则凭借宏大的叙事、精良的制作,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这些影片在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心血,力求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视听享受,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我国电影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23年春节档总票房67亿元,到2024年春节档总票房80亿元,再到今年春节档总票房近百亿元,电影春节档票房的节节攀高,不仅是中国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缩影,更是民族文化自信与市场活力相互作用、共同提升的结果。一方面,优秀国产影片层出不穷,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电影市场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化,也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春节档票房的爆发式增长,折射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成熟。从剧本创作到特效制作,从演员表演到市场营销,中国电影人已经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电影人的匠心独运。他们既深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善于运用现代电影语言,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了平衡点。

    今年春节档票房的开门红,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文化自信的一个注脚。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票房数字只是表象,真正的成功在于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在于让中国电影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如何在保持市场繁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影片的质量与内涵;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动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创新与活力……这些都是电影人需要深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未来,期待更多优质国产影片走向世界,用光影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哪吒”爆火给电影人带来的启示

    ◎ 苑广阔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48.39亿元的票房成绩,荣膺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春节假期后,它的票房还在不断攀升,勇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和不断攀升的票房数字相比,更加值得关注的则是它的高口碑。可以说,《哪吒之魔童闹海》完全实现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电影市场,《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何能一骑绝尘?它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主创团队秉持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其编剧和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他们把《哪吒之魔童闹海》当作最后一部电影来拍,在剧本打磨、特效制作、细节完成上都精益求精,从当年同样获得成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现在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整整用了5年时间。

    相反,近年来,一些电影的创作方抱着“挣快钱”“赌一把”的心理粗制滥造,电影上映以后招致观众一致吐槽。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这句话对电影创作同样适用。

    《哪吒之魔童闹海》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发掘和现代化演绎。哪吒作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之前,早就通过小说、戏曲、影视作品得到广泛传播,在国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就在无形之中拉近了观众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距离。

    而且,这两部“哪吒”电影既根植于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精神。比如《哪吒之魔童闹海》整部影片虽然聚焦于“闹海”这一经典情节,但其中的哪吒不再是单纯反抗父权的叛逆者,而是试图打破偏见、活出自我的觉醒者。这种对经典IP的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辨识度,也贴合了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让现代观众感到亲近。

    近年来,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成功的国产电影,往往都具备打造“精品工程”、既根植于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精神等特质。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希望国产电影从业者认真总结、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创作出更多得到观众和市场认可的好电影。

 

当前:4版(2025年02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