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家。”“四书”之一《大学》明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教故事,到“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的家风家训,无不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每个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
家庭幸福是国盛民强、社会安定的基石。建设好家庭,是促进社会和谐、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构建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引导家庭成员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模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塑造和引领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家庭风气和下一代健康成长。每个家庭都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教知识、育品德,净化家庭内部环境,为家庭制定必要的规矩,给孩子做出表率,重言传更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引导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建设事关社会风气好坏,是党风、政风、社风的重要连接点。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到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家风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带头树立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践行社会公德、涵养个人品德,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守住亲情关,坚持从严治家,始终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纯正家风涵养社会好风气。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