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尤其是白事宴席,往往讲究排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仅给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容易滋生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青海省海东市三合镇窑洞村红白理事会的理事长祁世奎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深知,一些陈规陋俗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必须从最实际的问题入手。经过深思熟虑,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想法:以一碗热气腾腾的“熬饭”代替传统的一桌宴席,为人情“松绑”。
建议一经提出,便在村里引起热议。有人质疑,认为传统习俗不能轻易改变;也有人担忧,觉得这样做会不会显得不够尊重逝者。祁世奎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们没有放弃,他们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其中的好处,告诉村民厚养薄葬并不意味着对逝者的不尊重,真正的尊重是在老人在世时给予关爱和照顾。而且,简化白事流程,不仅能解决铺张浪费的难题,还能切实减轻每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慢慢地,村民们开始理解并接受这个新做法。事实也证明,这一举措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以往,一场白事下来,宴席的花费让许多家庭倍感压力。而现在,以一碗“熬饭”代替一桌宴席后,平均每场白事能节约7000-8000元。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熬饭”,邻里之间借此机会交流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我们村以前操办红白事攀比得很厉害,比彩礼、比份子钱、比排场,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在红白理事会的倡议下,简办了丧事的事主都说省心又省力,现在越来越多村民加入了红白事简办的队伍,‘人情债’少了,麻烦的事也少了,减轻的是红白事人情负担,增加的是人情味。”窑洞村党员祁胜德说道。
窑洞村的这一成功做法,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在周围村庄蔓延开来。周边村庄的村民们纷纷前来学习这种白事简办做法,被窑洞村的创新精神和文明风尚所打动。而窑洞村的这一典型案例,也将成为一面旗帜,引领更多的村庄走向文明、和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