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支撑 赋能乡村振兴
◎ 潘铎印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培养农技推广人才,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进一步强调了乡村人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基层农技推广人才是农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应用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进者。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攻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农业重大病虫害风险隐患、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挥着重大作用,积极履行着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农技推广机构5.74万个,约50万人。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进百姓家,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较2012年提升了8.7个百分点,彰显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然而,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短缺和队伍的不稳定,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尤其是在一些乡镇地区,农技推广人员不足,导致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面临断层,难以有效落地。不少农技服务中心人员身兼数职,缺乏专职的农技推广人才。建优育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加强市、县(区)、乡(镇)三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推行“管理在县市、服务在乡镇”的管理模式,大力培育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创业带头人等各类农技推广人才,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农技推广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农业院校农技推广专业应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稳定供给,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传统农业学科迭代升级。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中心、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建,赋能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力量,建立人才实训基地、技术交流中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能力,健全县乡村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依托数字技术提升农技推广队伍综合素质,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打造良好政策环境,创新农技推广人才激励方式。完善农技推广人才职称评定和晋升制度,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科学设置评价标准,畅通职称申报渠道,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创新活力。提高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对农技推广人才提供针对性的津贴补助,建设扎根服务基层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推进农业农村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农技推广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激发农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当前:A3版(2025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