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课“约”出满满获得感
◎ 汤飞

 

    当前,随着职工业余培训班的火热开办,“上课”成了职工的业余新时尚,“约课”成了职工拓展社交圈的新方式,“听课”成了职工自我满足的新途径。

    由工会依托工人文化宫等阵地举办的培训班,是阵地回归公益、服务职工的具体举措,是面向职工群众的一项“福利”。首先,它足够“实惠”。社会上各种商业性培训班并不少,可它们的水平良莠不齐,职工难以“一眼分辨”,甚至存在付费后机构跑路的风险。而工会培训班则是“稳得住、高水平、低收费”,师资多是本地相关行业、院校的优秀人才,值得信赖,更重要的是它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收费用较少甚至部分项目免费,充分体现了发展成果由大家共享的理念。

    其次,它能够“悦己”。按自己爱好选择课程,符合自身定位、需求或兴趣,还能“知难而退、不合而换”。让职工重回课堂,充实业余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沉迷。

    再次,它可以“阅人”。参加业余培训班,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交方式。吸引职工走出相对“封闭”的社交圈,接触新鲜事物的同时,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扩大社交半径。

    最后,它能帮助职工成长。业余培训班同样是技能学习班,学成之后,还能参加相关资格认定考试并获得证书,一举多得。

    笔者认为,要办好职工业余培训,各级总工会和企事业单位工会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利用各类职工活动阵地,在调研分析职工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设置项目,建立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培训班发现、培养人才,为建功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广大职工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长期坚持,“去上课”是学习但又不只是学习,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状态。

当前:A3版(2025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