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更有温度、更具魅力的全国文明城市,既扮靓“面子”,又做实“里子”,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切实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有效转变。
擦亮“文润绵州”文化品牌,深耕文明培育沃土。文明城市形象的维护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绵阳致力于“文润绵州”品牌文化建设,以品牌效应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各环节更接地气、聚人心。以“文润绵州·情暖万家”为核心,延伸拓展出“文润绵州·好风传家”“文润绵州·节日传承”“文润绵州·道德的力量”“文润绵州·点亮未来”“文润绵州·文明实践大喇叭”等活动,着力将“文润绵州”系列打造成为全市文明城市建设的响亮品牌和地域名片。在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机制方面,坚持以品牌引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工作,同步做好“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学校少年宫建设和新一轮文明校园推荐和复查工作。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推进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站(点)等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不断优化先进道德典型培育选树、宣传、礼遇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榜样在身边”主题活动,力争打造第一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工作室,积极申报参评省工作室,扩大先进道德典型的影响力、感召力。
深入实施“绵州新风”行动,构建文明实践新常态。绵阳市秉承积极进取的态度努力探索,创新开展“绵州新风”行动,涵育城市文明底气。一方面构建上下联动的理论宣讲体系,以“文明实践大喇叭”“百姓故事会”为载体,推行“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模式,举办移风易俗主题宣传展演,通过方言土语、网言网语、地方特色文艺等形式,充分发挥各类宣讲队伍的积极性,让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身边人讲身边事,深入开展通俗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传宣讲。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增强服务实效。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新风剧场”“文艺轻骑兵村村行”“送戏下乡”“村晚”“乡村旅游文化周”等文体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通过“文艺+”的方式,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文明实践赶大集”“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同时,通过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评选“绵阳市网络文明建设倡导员”“新时代绵阳好网民”等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全市网络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网上网下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巧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筑牢文明创建根基。绵阳市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把中医理论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在实践探索中创新实施“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治未病、整体治”工作法,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动重点问题解决,逐步形成文明城市创建“健康”管理闭环。实地督查“望”成效。定期不定期组织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对标对表逐条查找列出“问题清单”,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短板清单”,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以常态长效促文明创建“落地生花”。深入走访“闻”民声。采取抽样调查、现场问询等方式,从正、反两方面了解干部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职能“问”症结。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地各部门推进相关工作的情况,倒逼各责任主体部门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立行立改“切”要害。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各责任单位通过自查自纠、督促检查和曝光等方式,做到立行立改、对症下药,建立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同步加大整改跟进督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