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获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在票房方面,不仅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还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在口碑方面,该片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87.3分,豆瓣8.5分,IMDB8.2分,成绩也令人瞩目。《哪吒2》热映引热议,已经成为影视领域的现象级事件,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提振了信心。分析这部作品获得成功的原因,既有来自贺岁档期的天时地利,也有IP人气的经年积累,但最关键的成功要素,还是叙事内容的匠心打造与影像品质的精益求精。
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密码
◎ 郑勇钢
今年2月,动画电影《哪吒2》以破竹之势斩获超100亿元票房。这一成绩不仅是国产动画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中国电影工业的质变与观众审美的升级。
《哪吒2》的百亿票房,本质上是中国动画工业体系的一次集中检阅。影片集结了全国近140家公司、4000余名从业者,从分镜绘制到特效渲染,每一帧画面都凝聚着工业化协作的精密与匠心。例如,片中“四海龙王围攻陈塘关”的段落,通过动态粒子特效与东方美学的融合,既呈现了史诗级的视觉奇观,又保留了水墨丹青的意境,堪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平衡。
这种工业化能力不仅体现在制作层面,更反映在市场的精准把控上。数据显示,《哪吒》系列的受众群体覆盖了全年龄段,剧情设计兼顾娱乐性与深度——少年观众为哪吒的成长热血沸腾,成年观众则从“逆天改命”的主题中看到现实生活的投射。这种“破圈”效应,正是国产动画从“低幼向”转向“全民向”的关键突破。
《哪吒》系列的成功,核心在于对传统文化IP的创新性转化。影片摒弃了非黑即白的叙事逻辑,将哪吒塑造为兼具神性与人性的复杂角色。在《哪吒2》中,哪吒与敖丙的羁绊从对立走向共生,暗喻个体命运与群体利益的辩证关系,既契合当代青年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又以东方哲学回应了全球观众对英雄叙事的审美疲劳。
此外,影片巧妙融入了现代价值观。例如,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教育方式,从权威压制转向理解与引导,折射出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则成为年轻一代打破阶层固化、追求自我实现的集体宣言。这种文化表达既本土又新颖,为国产电影“出海”开辟了新路径。
《哪吒2》的百亿票房,为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注入强心剂。春节档总票房95.1亿元、观影人次1.87亿的佳绩,印证了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然而,高票房也拉高了市场期待值。如影评人谭飞所言:“观众的口味正在变得挑剔,唯有持续创新才能维持热度。”
可喜的是,《哪吒2》的成功已催生行业良性循环。2025年待映的《大鱼海棠2》《镖人》等动画电影,均试图在IP开发、技术革新或题材突破上寻求差异化竞争。这种多元化格局,正是中国动画电影从“爆款驱动”转向“生态繁荣”的必经之路。
《哪吒2》的百亿票房,是中国电影工业厚积薄发的缩影。它证明: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叙事,当匠人精神拥抱工业化体系,当市场热情碰撞创作初心,中国动画电影完全有能力诞生世界级作品。
文化自信的彰显与现代寓言的演绎
◎ 胡新波
在2025年春节档期,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再度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不仅在票房上创造了新的纪录,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哪吒2》延续了前作的精良制作与深刻主题,同时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双重飞跃,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座新标杆。
影片在技术层面有大量创新,如首次挑战复杂的海水视效制作,动作场面中融入更宏大的战斗场景,对细节精益求精。
除了技术层面的突破,《哪吒2》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影片中的角色塑造极为出色,哪吒、敖丙等角色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哪吒经历了痛失亲人和抗争不公后,借助三昧真火重生,完成了真正的成长;敖丙从被命运束缚到与哪吒并肩作战,其蜕变令人动容。殷夫人对哪吒温柔包容的母爱,李靖对哪吒深沉的父爱,都让观众为之动容。
《哪吒2》作为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在保留传统神话故事核心的同时,大胆融入了现代价值观和叙事手法,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影片在叙事上也实现了突破,与前作相比,《哪吒2》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英雄成长故事,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它通过对“命运”这一主题的探讨,引发了观众对人生选择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哪吒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转变,是从个体命运对抗到坦然接受自我的升华,这也是现实隐喻下的成长与反抗。这种对命运的探讨,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出色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更在于其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刻映射。影片中的哪吒,不仅是一个神话人物,更是一个当代年轻人的缩影。他的成长历程与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困境不谋而合,无论是家庭压力、社会期待,还是自我认同的困惑,哪吒的经历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影片中对“偏见与和解”的探讨也引发了观众的深思。哪吒与敖丙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英雄救世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消除偏见、实现和解的故事。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映射,让影片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在面对社会的种种偏见和压力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和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作为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神话人物,哪吒经过现代艺术家的重新诠释,焕发出全新的时代魅力,成功证明了中国动画电影完全有能力讲好自己的故事。
从《哪吒2》看“中国风”的全球表达
◎ 乐兵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刷新多个影史纪录,更掀起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高开疯走”的《哪吒2》不仅是票房数字的胜利,更是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以科技为笔,饱蘸五千年文明的浓墨,在文化自信与科技进步的相互激荡中,世界看到了一幅原汁原味、好玩又好看的中国文化新图景。表达新国风、成为新国潮的国产动画电影,再次让中国风在全球劲吹。
文化和科技的完美融合。科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三维动画复现“山河社稷图”,八卦阵让《周易》哲学可视化,青铜饕餮纹、汉代漆器色化为视觉特效,永定土楼、敦煌壁画融入场景设计,让混天绫的飘动轨迹暗合书法笔意……观众在光影流动中与传统文化撞了个满怀,升腾起血脉为经、文化为纬的共同情感。
神话和美学的完美融合。虚空裂口、妖兽涌出,妖兽身后的万条锁链……重构了东海龙宫的视觉体系,让“蛟龙入海”的传说保留古典意境,开发出“动态美感”算法,用技术创新“啃下硬骨头”,文化软实力与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路径不断拓宽,生动印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
古老和现代的完美融合。《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挖掘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对中国文化基因的深度解读,呈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技术实现的视觉奇观,更使得“中国风”在动画这一类型中独具魅力。
坚守和创新的完美融合。4000余人主创、近140家中国动画公司,汇集着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的顶配设置,以导演饺子为代表的创作团队耗时五年,以“死磕精神”完成从剧本打磨到特效合成的全流程闭环,内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增加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观众能够在感动中得到欢笑,展现着中国国产动画的“新势力”,方能以日均数亿元的票房横扫市场,更让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屏预告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实力宣言。
《哪吒2》的登顶,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具备与国际顶尖作品竞争的实力,为中国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证明了只要用心打磨内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在剧情、角色、特效等方面做到极致,国产动画电影完全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期待更多“魔童”现世,“闹”出经济新增长,“搅”动发展新浪潮,让全世界刮起“中国风”。
角色塑造与情感叙事的完美融合
◎ 宋雨霜
时隔五年,导演饺子带领团队携哪吒重磅回归。人们惊叹于这部电影中恢宏的场面、精湛的技术、瑰丽的想象。毋庸置疑,上述因素是这部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
笔者也注意到,线上及线下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与互动,人物的情感发展、情感交织等都是重要的话题。“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扎心,申公豹像极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等台词及讨论话题何以引爆全网?从情感叙事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有着怎样的魅力?
多元的情感主题
故事情感空间扩大
相比第一部,《哪吒2》故事设定更为复杂,与之相应的角色也增多,不同角色之间牵扯出来的情感关系触动着观众的心。在第一部基础上,影片呈现了亲情、友情、师徒情等情感关系,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性温度又极具挑战性的情感网络。
魔丸降世的哪吒,得到了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支持,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打破了身份隔膜和世俗偏见,令人动容。被视作反派的申公豹面对自己的家人温情脉脉,尤其面对自己的弟弟申小豹时,给予鼓励和欣赏。这份手足情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悌内核是相通的。
哪吒和敖丙之间的友情既是电影中的重要主题,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魔丸、灵珠本出自一体,后成敌人,再到惺惺相惜的朋友。哪吒为了让敖丙重塑肉身,毅然踏上挑战之路,敖丙也义无反顾地保护哪吒家人,二人最后合力破鼎,打败无量仙翁。这样的剧情很燃很励志,让观众看到友情的力量,那是一种足以扭转乾坤的能量。
申公豹和太乙真人师出同门,虽有不和之处,作为师父却都对自己的弟子费心尽力,教道术、传法器、悉心指引。师徒之间不仅仅是特定的人际关系,更是一种精神交流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重构的情感表达
经典故事焕发活力
在电影中,情感不再是传统神话中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被赋予复杂的现代性解读。最为突出的是亲情的重构。传统神话叙事中,李靖是父权制的象征,他压制哪吒,维护传统家庭伦理。而《哪吒2》延续第一部的设定,打破李靖严厉的父亲形象,变为一个深爱儿子的形象。他为了保全哪吒宁可牺牲自己,面对哪吒的舍身救父,他说:“你以为你死了,爹娘就可以安心地活么?”这些细节都是更具人性的亲情表达。殷夫人的形象也是如此,突破传统母亲的形象,她不仅是哪吒成长的守护者,也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电影中的情感重构也体现在师徒关系。在传统神话和影视作品中,太乙真人往往是仙风道骨的形象。而导演饺子的镜头下,太乙真人颠覆了传统师父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仙人”,而是可亲可爱也有弱点的引导者。电影中的太乙真人对哪吒十分喜爱甚至可以说是“宠溺”的,哪吒对师父也是敬而不畏、亲而不狎的。
暖心的情感连接
叙事共情引爆观影热潮
《哪吒2》的票房成功离不开观影者形成的舆论传播和情感讨论空间。殷夫人被无量仙翁化为仙丹的那场戏,收割了许多观众的眼泪。面对浑身布满尖刺的儿子,临死前的殷夫人忍痛也要紧抱怀中,不仅仅是弥补之前缺失的那个拥抱,更是用尽最后的力气传递母爱。
电影主角的逆袭固然热血,小人物的悲欢喜乐也同样牵动人心。剧中申公豹的经历引发不少现实话题的相关讨论。出身“妖族”,却奋力修炼化为人心,后又跻身“仙界”的申公豹回忆自己的修仙之路,那些酸楚和痛苦让观众共情。他不舍得吃来之不易的“仙丹”,而是慷慨赠给家人。这份隐忍和付出也让人敬佩。申小豹对哥哥无比信任和敬仰,以哥哥为榜样专心练功,年纪虽小却勇敢救父,无疑让人心生敬意和怜悯。
“太好了,还剩一点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出场只有不到五分钟的石矶娘娘也是具有魅力的角色之一,她的坚强与乐观同样圈粉不少。
从《哪吒2》这部电影中,我们看见主角、配角的悲欢喜乐,看到编创团队的用心用情,也感受到万千影迷们与电影产生的共情。《哪吒2》为国产动画电影在情感叙事方面作了有力探索,愿《哪吒》系列继续演绎影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