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贵州省黔西市金兰镇金兰小学每天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图为2月19日,金兰小学老师课间带领学生玩游戏。周训超 摄

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江苏省徐州市北辰小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运动中增强体质、健康成长。图为2月20日,学生在大课间练习简易武术操。蒯创 摄
1月17日,安徽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视频推进会,强调要聚焦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每天1节体育课、课间15分钟;2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表示,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浙江鼓励各地各校将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2月11日晚,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信息称,广州2025年新学期全面推进校园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全市小学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初中下午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新学期,多地出台政策,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及体育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成为校园一道新风景。
优化课间活动时间
不少家长关注:课间“多出”的这5分钟从哪儿挤出来,会否延迟放学时间?据了解,当前大多数学校上下学总时长不变,而是从大课间、午休等长时段休息时间中拆分,凑出了“加长版课间”。
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为例,各学校在不影响课程安排、午休时间、体育运动时间以及上学、放学时间的基础上“挤”出5分钟,具体包括将午餐时间延后10分钟,将大课间活动优化成午间和放学前各一次等。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做好课间巡视,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上午、下午原本就各有1个大课间,所以需要延长3个课间的活动时间。学校取消了每天15分钟的午间谈话课,将谈话碎片时间分散到其他时段,从而延长课间休息时间。
为适应课间15分钟的新要求,在新的作息时间中,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学生上午、下午放学时间各延后5分钟,并优化缩短大课间出操整队时间、优化整合校本课程,从而腾出这些多出的“5分钟”。
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的课程设置是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我们原来上午是一个30分钟大课间加上两个10分钟小课间,现在改为一个20分钟大课间加上两个15分钟小课间;下午原来是一个10分钟小课间,现在是一个20分钟大课间,下午放学时间推迟了10分钟。”校长季媛媛如此解释道。
除了从大课间里腾挪,还有学校从午休时间中拆出一小段时间,用以缓解课间休息时间过短的问题。例如根据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第三小学的最新作息时间表,其中午离校时间从12:05延后到了12:10,而下午入校时间则从14:00提前到了13:55。除此之外,还有学校会在上学、放学时间上做出调整。例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铁北新城分校就取消了以往8:20到8:30的课前准备(早自习),从而将首节课的上课时间提前了10分钟。
课间多出5分钟,看似微小,实则牵一发动全身。作息节奏适配、课程安排优化等复杂问题,都需要校方审慎权衡,做好学生在校时间的“拆分重组”。
课间15分钟“动”起来
上午9时,第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海南省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七年级(3)班教室里,学生在座位前进行“课桌舞”。“为了丰富课间活动,学校体育老师和舞蹈老师自编了室内‘课桌舞’、户外韵律操、体能操和武术操。”学校体卫艺主任刘婉说。
跳房子、滚铁环、踢毽子……开学第一天,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小学,丰富的课间体育活动令人目不暇接,30余张室内外乒乓球台前挤满了人。几个回合“交锋”下来,四年级学生邹钧圯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开学第一天就动起来,特别开心!”她笑着说。
斗鸡、套圈、石头剪刀布、跟着地面的游戏图谱跳跃……在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小,课间15分钟,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在走廊上、操场上,三五成群地玩起了游戏,欢快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
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第一中学,学生的课间生活可谓动静结合,有的班级在做“舞蹈操”,动作简单易学,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参与,舒展身心。也有同学选择在学校每个楼层开设的图书角和开放式书吧,在运动健体之余,遨游于书香之中。
新的学期,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小学部优化大课间内容:上午以传统广播体操夯实体能基础,下午融入韵律操、体适能闯关等趣味项目,通过攀爬架、平衡木等器械训练,提升学生身体协调性与反应力。目前,课间活动参与率达98%,学生自发制定“游戏公约”,校园奔跑冲撞现象减少。
改革也面临挑战
课间15分钟改革,一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仍有一些学校在观望和改良方案中。一位初中校长表示,近年来初中生源迎来高峰,学生数较多,校园活动空间有限,课间延长后,大量学生同时活动可能会导致场地拥挤,也给老师的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还有老师指出,课间改革的关键在于确保学生的课间不被占用,避免因教师拖堂而压缩学生的休息时间,切实保障15分钟课间能够完整地交还给学生。
为了让15分钟的课间发挥最大效益,多所学校正在进一步调整方案,找到最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平衡点,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后再全面推行。
有的学校运动空间不足怎么办?贵阳市环西小学运动场地面积有限,学校构建了“三维体育”体系,破运动场地之困。通过分秒必争的时间管理,依年级设置多样早锻炼;实行见缝插针的空间革命,以“3+2”模式让各年级错时开展室内外活动;进行家校联动的课程创新,开发“微运动”跨学科课程。贵阳观山湖区第七中学充分利用校园角落,因地制宜地拓展和开发学生活动空间,如增设乒乓球桌、羽毛球网等,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可及的“微操场”。
体育活动可以放松身心,但仍有安全的顾虑。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心小学,除了在“入学第一课”上进行安全教育,还采取了课间活动“双保险”措施:一是动态巡查,每层楼安排两名老师实施护导,并安排体育老师指导低年级游戏的开展;二是精细分段,15分钟课间的前3分钟统一完成喝水、如厕等活动,最后2分钟整理物品,避免学生过度兴奋影响课堂。
“适当的课间游戏和运动,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青少年思维发育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副校长朱虹说,学校将大面积拓展活动空间,让更多孩子爱上运动、健康成长。
(综合新华社、《钱江晚报》、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