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出发点” 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东木镇九年制学校 向鹏程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创设学习情境已然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它能以生动有趣或贴合实际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课堂充满活力,让知识不再抽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找准“出发点”,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一、兴趣为引,创设悬念情境

    学生作为学习的绝对主体,其学习体验与收获至关重要。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如《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极具趣味性的科学童话,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创设比如“黑猫警长之寻人启事”的大情境,能瞬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设计绘制成长路线图、情景再现等趣味十足、悬念十足的多元任务,带领学生一步步厘清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直观辨别其幼体与成熟体的差异,深刻感受语文与科学碰撞的独特魅力。

    二、生活为本,创设真实情境

    并非所有情境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过于虚拟的情境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脱离实际的情境更是毫无意义。那什么样的情境真实且有意义呢?答案肯定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多彩童年”主题,创设“打造童年博物馆”的单元情境,并依据《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等课文文本,分别设置“分享童年趣事”“难忘童年好友”“多彩童年游戏”“收获童年感悟”等板块,引导学生从丰富的童年生活中,体验成长的乐趣和年少的美好。

    三、素养为要,创设立体情境

    情境的创设不能过于单薄,特别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来说,要尽可能地从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以教学《猎人海力布》为例,可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要求,在大单元“校园民间故事展演大赛”的大背景下,创设“经典片段品味”的学习情境,具体设定三个环节:先是“梳理人物关系”,学生厘清故事脉络;接着“概述故事情节”,锻炼学生概括能力;最后“经典情节表演”,学生沉浸式领略民间故事的神奇魅力。这样的设置,不仅能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而且有利于全方位发展自身思维,提升口头、肢体等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以兴趣为引,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以生活为本,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素养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创设的积极作用,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与深度,助力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筑牢长远发展的坚实根基。

 

当前:3版(2025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