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压实履职路
——代表委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所需
◎ 本报记者 朱乔明

 

    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肩负汇民声、聚民意、传民情重任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意见建议、提案奔赴这场“春天的盛会”。他们中,有的常年奔走基层一线,对百姓关注的“急难愁盼”有着切身感触;有的来自田间地头,建言献策中裹着广袤田野的泥土气息;有的坚持开通“对话”模式,走街串巷沟通民意从不“下线”……扎根基层的代表委员们紧紧锚定社会治理,情牵百姓生活,精准献策出力,用脚步压实履职路,书写出一张张让群众认可的履职答卷。

   脚步,是“沟通者”的底气

    夕阳斜斜地洒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五星村错落有致的村居上,一抹抹金黄色从屋脊向远处延伸,与2000多亩芒果林的色彩相交糅合,林内,一个个成熟饱满的芒果压弯了枝头。全国政协委员、五星村党总支书记黄丽萍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芒果产值预计可达300万元以上,新试种的数十亩草莓番茄和水果玉米也已成功上市。”

    黄丽萍的话里满是欣慰,却难掩嗓音的沙哑。村里参与建设的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在即,虽已接近晚饭时间,但她还要赶去找几户村民沟通想法。“有些事情必须要到田里去说,要站在那里和大伙儿说。”黄丽萍说,走进田里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真心话,只有鞋底沾了泥,听到的声音才最真实、最接地气。

    黄丽萍脚步匆匆,落在村道上。这些路曾经坑洼泥泞,如今早已全部硬化,平坦又干净。当年的贫困村不仅摘了帽,还美了颜、鼓了包。20多年来,五星村在黄丽萍的带领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致富有项目、出行更便捷的美丽乡村,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文明新风吹进了家家户户。而那个被村民亲切地称作“阿萍”的黎家阿姐,也从陵水五星村走进了首都北京。

    2023年起,黄丽萍带着一份份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提案走进全国两会,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民发声。“今年全国两会,‘三农’领域的话题仍然是我关注的重点。”在和村民们的交流中,不少人向黄丽萍反映过废旧农用地膜、农药瓶罐等废弃物对农田造成的影响,这引起了她的重视与思考。黄丽萍建议,要有效防控废弃物带来的土壤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好土壤环境,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脚步,是“传声者”的温度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力达事之微末。作为连续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好人”、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公厕公司党支部书记王莉8年来重点聚焦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努力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从一线环卫工人到全国人大代表,王莉的脚步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已走了20多年,在解决群众如厕这件“小事”上,她不断研究与创新,只为了让城市环境更洁净。对她来说,这些年改变的是身份的称呼,不变的是为民的初心,她始终铭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因为长期从事公厕日常管理工作,王莉几乎每日都会在城镇各处公厕、社区街巷和单位之间往返,当看到人们在洁净文明的环境中休闲漫步时,她的心中便充满了自豪感。

    “‘厕所革命’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襄城新增了城镇公厕58座,调整了襄城区公厕的布局,在相对偏僻的地区加盖了公厕,为市民如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王莉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份成绩单上看到的不只是“高分”,还有接下来要继续攻克的难题。她向记者介绍,在高标准公厕建设中大多数新建公厕选择了装配式公厕,相对使用年限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修管理成本也将随之增加。因此,她建议未来公厕能以建造固定式公厕为标准。

    这些年,王莉始终关注民生实事,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今年赴京前,她多次就关于加强社会适老化建设和养老服务方面的建议深入居民小区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力求真正改善群众的日常生活。“身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在工作生活中接触的都是广大市民,所以我一定要将基层的声音讲出来。”王莉说。

    脚步,是“领路者”的自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群众想说的话,想群众关心的事。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更加忙碌了,在推进村里各项事务的同时,他加紧走访调研完善议案和建议。今年,他带着关于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来到北京,“经过实地走访多个镇村,积极参加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和研讨会,我发现乡村在产业发展、要素匹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农业农村发展是李雪平的重点关注领域,他建议通过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共兴、要素融合改革、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

    正是农忙时节,一望无垠的稻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永丰村是四川有名的种粮大村,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首站便去了永丰村。“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干部的殷殷嘱托。李雪平把这句话记在了笔记簿的首页,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关键在于为百姓办实事、替百姓谋幸福。”

    一本笔记簿、一支笔,是李雪平常年在基层倾听群众心声的必备行头。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他更是把走家入户调研当作日常工作的关键一环。将民生需求置顶的李雪平,带领全村人画出致富“同心圆”,也带领永丰村打开了文明“新画卷”。他说:“我要用实际行动履职尽责,把老乡们的声音传递上去,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带回来。”

    脚步,是“建言者”的信心

    不负重托,履职尽责。启程赴京之前,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彭水阿依河景区接待中心经理张尧调研的脚步更密了。从阿依河景区的一名讲解员做起,从业16年来,张尧常年深入从业人员和游客中开展交流。如何推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更好地发展,一直是她关注的重点。

    今年是张尧履职的第三年,2024年,张尧将关于迭代打造乌江画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的建议提交至全国两会,建议加大旅游规划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线路强化宣传,并提出要注重生态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建议提出后,得到了文旅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方案陆续实施。今年全国两会前,张尧对乌江画廊再次进行了扎实的调研,脚步印满了这一方山水,她要把一年来发生的变化回馈至全国两会,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既要做好社情民意的传达者,也要提升建言献策的‘含金量’。”张尧说。

    张尧告诉记者,阿依河景区多年来始终以环保为先,坚持走文旅融合道路向绿而行,如今已成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一张文旅名片,日接待客流量最高超过7000人,比她刚从业时增长了一倍还要多,带动了沿线8个乡镇、2个街道的26个村社发展,近20万人直接受益。在她看来,阿依河景区的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今年全国两会,张尧继续围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希望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完善渝东南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文旅产品多元化,打响渝东南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渝东南欣赏美丽山水。她说:“受惠于文旅融合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景区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起来了,周边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想看到更多这样的幸福场景,不断见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

 

当前:1版(2025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