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身边”让爱传递
——记“中国好人”张秀荣
◎ 本报记者 袁矛

 

    为人慷慨,做事热情,在身边的人眼中,张秀荣身上总有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凭借着这种向上而生、向善而行的生命力,张秀荣先后承担起了山西省高平市“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队理事长和晋城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的责任,带领团队志愿者坚守初心,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1月15日,张秀荣荣登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2月24日,当记者联系到张秀荣时,她正在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仙翁庙。“仙翁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今天是带着外地来的朋友过来参观交流的。”张秀荣告诉记者,“其实,我加入文物保护志愿者的行列,算是一种机缘巧合吧。”2021年11月,张秀荣无意中了解到高平市侯庄村的文物“赵氏牌坊石匾”流失在外多年,虽然当时的她对于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了解并不算多,但她将心比心,明白“赵氏牌坊石匾”对于当地村民的意义,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帮助“赵氏牌坊石匾”回家。在高平市文物保护志愿者的协助下,张秀荣出资将“赵氏牌坊石匾”回购,并在高平市文物部门的见证监督下,无偿捐赠给侯庄村妥善保存,使得珍贵的石匾得以重归故里。也是在这一年,张秀荣加入了晋城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她努力学习文物保护相关知识,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和协会志愿者们一起行走在城市乡间,守护文物,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在今年的高平市两会上,作为政协委员的张秀荣把聚焦古建筑保护与传承写进了自己的提案。

    在结束了仙翁庙的调研行程后,张秀荣又立刻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她所在的“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队计划在3月初走进晋城市陵川县的乡村举行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她最近正忙活着前期的准备工作,如统计参与的志愿者人数,安排需要的物资、道具等。“我们‘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队现在有240多名志愿者,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张秀荣说。

    提及“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张秀荣说,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在张秀荣的记忆里,父母十分乐于助人,邻里乡亲遇到困难他们都会热心地伸出援手,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心中也种下了“善”的种子。
    “善”的种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发芽生长”。张秀荣时常会参与公益活动,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2015年9月的一天,张秀荣和几名朋友一起到高平城南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为那里的老人整理床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和他们一起吃饺子……张秀荣告诉记者,那天的每一幕,都清晰地留在她的脑海里,“特别是我们要离开的时候,那些老人对我们的依依不舍。那些画面,我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不住鼻子发酸。”张秀荣哽咽了一下,而正是从那一天起,她有了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专注于服务老年人的想法。

    2016年3月,张秀荣和朋友们一起组建了“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队。9年时间,她带领团队以高平市为起点,脚步遍布高平市以及周边地区,深入70多个乡村、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文艺演出、洗脚修脚、义务理发、健康体检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累计服务留守孤寡老人上万名,深受老人们的欢迎。“除了到某个村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平日里,我们也会上门去看望困难老人,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陪他们聊聊天。”张秀荣笑着说,“老人们都特别可爱,每次跟他们聊天,对我来说也很治愈。”

    在张秀荣的感染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队,而其中最让她开心的莫过于她的女儿主动要求在学校放假期间跟着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欣慰,父母传授给我的美好品德,我也好好地传递给我的女儿。”张秀荣说,“活在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

 

当前:1版(2025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