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县 让非遗工坊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 汪永梅 马玲芬

 

    近年来,非遗工坊在传承文化、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锚定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非遗+乡村振兴”致富模式,积极对接市场资源,建成了波航乡南岔村排灯帮扶工坊,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特色产业,为留守妇女、困难家庭、低收入群体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实现“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为波航乡的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近日,由青海大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排灯帮扶工坊在南岔村正式揭牌,标志着波航乡在探索非遗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排灯帮扶工坊占地面积达150平方米,分生产车间和展厅两部分。走进展厅,一盏盏排灯整齐排列,古朴的木质框架搭配薄透宣纸,绘制着八仙过海、农耕图等精美图案,大小不一,错落有致。车间内,排灯制作培训正在有序进行,专业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工人们围坐四周时而认真记录,时而上手实操,车间里满是专注学习的氛围。波航乡南岔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福介绍:“我们村办这个排灯帮扶工坊的初衷,就是传承非遗。一方面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展馆发展乡村旅游,一边干,一边摸索。”

    目前该工坊已招收工人22人,其中脱贫户、低保户15人。为保证工坊产品质量,提升工人技艺水平,工坊对每个人都进行了培训,确保每一位上岗工人都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在实现自身增收的同时,推动产业稳步发展。排灯帮扶工坊学员雷玉萍说:“家里有老人,有小孩没法出去打工,这边就在家门口干活,家里能顾上,小孩也能顾上,还能增加收入。”排灯帮扶工坊学员谈海霞说:“我们村的排灯工作坊今天揭牌了,前期我也是积极报名来学习制作排灯,湟源是排灯之乡,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也希望家乡的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排灯帮扶工坊的建立,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为乡村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工坊将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帮助村民提升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同时,通过产品的市场化推广,进一步提升波航乡非遗的影响力,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产业多元化。

当前:A3版(2025年03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