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口技”吹不出“黑科技”
◎ 李英锋

 

    一枚小小的植物萃取饼,被包装成能主动捕捉分解灰尘、让全家一尘不染的好物;一瓶普通的沐浴露,被宣传为洗哪儿瘦哪儿、比健身瘦得更快的减脂“神器”……消费者常常会被效果惊人的商品“种草”,殊不知,商家正是通过这些卖点,让消费者掉进“智商税”的陷阱。日前,有媒体针对电商平台销售的部分宣称具有“神奇”功效的商品展开调查,为消费者揭开它们虚假宣传的外衣。

    只有消费者想不到的,没有电商的“黑科技神器”做不到的。在一些电商的嘴里,某些商品含有神秘成分,具有超出消费者惯常认知的“神奇”的吸尘、减脂等功能,是妥妥的“黑科技神器”,但媒体的调查把所谓的“神器”打回了原形——这些“神器”的“神奇”功效,既没有检测报告支撑,也不符合科技逻辑和消费实践。有些“神器”只是普通商品,所含成分及功能与其他类似商品相差无几。有些“神器”则是渠道来源不明、质量难以保障的“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

    显然,一些电商在销售过程中,通过文字、语言、图片、客服回应等方式,把商品的功效吹得天花乱坠,背离了商品的实际功能,构成了虚假、夸大宣传,欺骗误导了消费者,妨碍了公平竞争,踩踏了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

    靠电商的“口技”吹不出“黑科技”,吹不出功能“神器”,只能吹出忽悠“神器”、侵权“神器”。对于形形色色的“黑科技神器”,消费者应保持足够的理性,增强警惕意识和辨识意识,在下单前做足功课,向商家索要能够证明“神器”功效的检测报告,查看比对商品的标签、包装、说明书信息等,若商家不能提供相关佐证信息,或相关信息与商家的宣传不符,就应谨慎购买或不购买。

    电商平台应承担主体责任,通过“AI+人工”的方式,瞄准虚假宣传问题易发高发的店铺和商品,加强监测治理,动态调整与“黑科技神器”有关的虚假宣传关键词,提升对虚假宣传信息的甄别、拦截、屏蔽能力,对存有虚假宣传问题的商家,视情节轻重采取限制流量、取消推荐、封限账号、下架商品等措施,并将问题线索报告给监管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应联合消协、行业协会、媒体等,解剖商家利用宣传“口技”包装“黑科技神器”的话术和套路,警示敲打商家,教育提醒消费者,并加大对虚假宣传、购买或诱导好评等行为的监督打击力度,该查处就查处,该曝光就曝光,倒逼商家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管住营销宣传的“嘴”,为消费者营造诚信、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

 

当前:3版(2025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