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锋)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扶平村的辣椒地里,村民陆大伯正在忙着管护辣椒。而往年春节前后,他都是忙着参加各种酒席,如今他专心管护自己的产业,再也不用为名目繁多的礼金烦恼了。
陆大伯所在的扶平村,以往春节前后是办酒的高峰期,红白事、满月宴、搬新房等,名目繁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过个年,往往被掏空半个腰包。“今年县里发布了不超过20元的小额压岁钱倡议,村里推行后,过年的负担大大减轻了。”扶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陆通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敬德镇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聚焦人情攀比、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通过宣传引导、群众自治等方式,帮助群众消除思想顾虑、遏制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减轻群众的生活负担。据统计,该镇党员干部共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500余份,截至目前,已有30多名党员干部在婚丧嫁娶活动中作出表率,全镇农村红白理事会操办酒席的平均费用每场节省0.7万元,累计减轻群众负担8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