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曲麻莱县 “一宣三促”润民心 乡村沃野万象新
◎ 白玛美朵

 

    “一号文件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法宝’,是乡村振兴的‘导航图’,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好政策。”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辽阔的草原上,在农牧民家中,处处留下了百名干部下基层开展“一宣三促”的足迹。

    “宣政策,促产业、促就业、促稳定”是今年百名干部下乡活动的主题。自2月13日百名干部下乡开展“一宣三促”活动启动以来,曲麻莱县统筹谋划,以“宣”为引领,以“促”为目标,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有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思想引领“宣政策”

    曲麻莱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制定《2025年曲麻莱县百名干部下乡开展“一宣三促”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确保活动扎实有序推进。

    全县共抽调113名精干力量组成8个宣讲小组,分赴各乡镇开展宣讲工作,保证每个村至少有1名县级干部,2-3名科级干部,实现所有村(社区)全覆盖;宣传部门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宣讲团引领作用,通过“抽调骨干力量巡回宣讲+分配宣讲团成员包乡到村宣讲”的形式,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乡贤名嘴贴心讲、文艺工作者生动讲、各类志愿者灵活讲形成常态;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创新宣讲形式,通过理论+课堂、理论+文艺、理论+网络等“1+N”分众化、差异化宣讲,推进党的强农富农政策在曲麻莱落地生根。

    振兴赋能“促产业”

    各宣讲团成员积极协助乡村党组织落实人才服务优惠政策,吸引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提供产业发展新思路。结合曲麻莱县“三生共促、三生共赢”发展思路,协助乡村党组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野血牦牛和扎什加羊良种品牌,加快推动“两品一标”认证,进一步提升良种知名度和影响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走出畜产品“绿色、有机、高端”新路子,切实提升产业效益,让牧民群众收获更多实惠。

    与此同时,各宣讲团成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讲解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其从“等靠要”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等关键议题,让更多群众融入产业发展链条,共享发展成果,推动乡村产业稳步向前。

    为民办事“促就业”

    各宣讲团成员详细了解牧民群众的劳动力就业状况、转移就业意愿以及培训需求。同时,指导村级党组织借助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劳务品牌,发挥乡村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农牧民就业。

    发改委、乡村振兴等部门提前谋划、协同合作、多管齐下,充分利用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乡村产业帮扶车间等资源,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搭建起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便捷高效的沟通桥梁,助力有就业意愿的群众实现就业。县人社局开展“万物生长靠雨露阳光 人生安康需社会保障”专题宣讲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就业、社保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保积极性,并通过积极与帮扶企业对接、发布用工招聘信息等,打通了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就业意愿之间的信息壁垒。

    基层治理“促稳定”

    各宣讲团成员聚焦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要求,充分发动网格员、网格长、人民调解员等基层治理团体,围绕牧区多发的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婚姻纠纷进行全面摸排化解,全县发动党员干部、乡村调委会成员、群防群治组织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起,确保基层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解、困难有人帮、需求有人办,切实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同时,结合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全力抓好乡村建设,重点深入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群众家中就生产生活、收入变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普法宣传和惠民殡葬政策宣传,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当前:B2版(2025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