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来满眼春
——甘肃崇信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见闻
◎ 赵富生

 

    清晨,满河朝霞;入夜,灯光璀璨……在纵深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崇信这座城市实现华丽蜕变,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2019年,甘肃省崇信县部署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六年来,每一个崇信人矢志追梦,实干笃行,在奋力“答卷”的征程中不松劲、不停步,城乡面貌发生了一场场从“面子”到“里子”的革新。

    处处涌动的文明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等绿灯亮后再过马路。”在崇信县双拥路十字路口,县城市执法局干部、党员志愿者王剑耐心引导行人过马路。

    富玉娇是团县委干部,也是一名交通劝导员。她认为,市民让出的一小步,是城市文明迈出的一大步。十字路口关乎市民通行安全,需要示范引导和温暖提示,希望通过志愿者和更多人的努力,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交通路口斑马线,也是城市风景线。县公安交警大队大队长张富军表示,“礼让斑马线”不仅是机动车的文明行为,也是行人应该遵守的规则。通过全县150多名志愿者不懈努力,文明交通劝导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市民乱穿马路、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明显减少。

    文明新风拂过路口,劲吹全域。一抹抹“志愿红”忙碌穿梭在大街小巷、社区楼院……目前全县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220个,培育了“文明集市”“有事说一声”“剪承初心”等24个县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文明的种子在群众心中扎根,催生出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市民可感的幸福

    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

    “我们的幸福感不仅来源于环境和设施的完善提升,更在于这座城市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呵护。”家住崇信县鞫溪社区的李晓丽每天带着孙女到公园玩耍。他告诉笔者,“现在城市建设得真好,公园建得又多又漂亮。孙女上幼儿园很方便,小区健身和游乐设施很齐全,我们老年人带孩子也轻松了不少。”

    “有了这个‘宝贝’,冬季烧炉子取暖更踏实了。”木林乡崖窑村村民王栓成口中的“宝贝”,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送来的一氧化碳报警器,为群众冬季取暖安全保驾护航。木林乡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信小刚说,乡上探索开展了“陪你唠唠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留守人员和特困群众有啥“难肠事”,志愿者心里都有本账。

    绿树成荫,花团簇拥,街区垃圾箱更换一新,干净安全的休息座椅覆盖公园、广场和公交站台……“好事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了。”看着城市一天天变美,今年87岁的鱼堡子社区居民杨桂莲感激地说,自己腿脚不方便,坐着等公交车舒心多了。

    不仅如此,崇信县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整治提升为重点,努力营造“文明、诚信、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在全县窗口行业广泛开展以“创文明窗口·树服务品牌”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窗口行业服务水平,加大便民服务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城市如画的风景

    时下,春色渐浓。崇信县五龙山景区成为游客新的打卡地。进入县城西区,美景相随的油葫芦咀拓展了城市空间,市民又多了一道景观长廊。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全县生态建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三荒造林”、景观廊道、美丽乡村绿化等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绿色锦缎徐徐铺展,全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3.11%,森林覆盖率46.64%……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总牵引,崇信县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质、城市生态优化、城市管理提升等工程,大力实施县城西区扩建、新区开发、棚户区改造等一批城镇化建设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4%,城区人均绿地公园面积15.8平方米以上,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成景观水域面积75万平方米,打造了“满城公园满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的城市景观。

    新征程上,崇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擦亮“文明崇信”金字招牌,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当前:2版(2025年04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