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芳艳( 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供图)
4月10日凌晨4时许,天空还没有一丝光亮,环卫工人刘芳艳却已经穿好了那件略旧却干净的橘黄色工作服,挎上洗得发白的背包,带上清扫工具,拿上热气腾腾的早餐,从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道车雷村的出租屋出发,开启一天的环卫保洁工作。
身体素质较好的刘芳艳每次都走得很快,差不多三分钟就到达了负责清扫的区域。凌晨5时,渭南市临渭区胜利大街上的一盏盏路灯仍散发着柔和的光,“唰──唰──”刘芳艳借着路灯的光,弯着腰麻利地清扫路面。
刘芳艳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的一线环卫工。2023年2月,刘芳艳和丈夫从农村老家来到渭南市,从事环卫工作。夫妻俩共同负责临渭区胜利大街与金水路十字东西两段路的保洁工作,每天凌晨5点到晚上9点交替上岗。
临近中午,完成了上午的清扫和保洁工作后,刘芳艳简单地喝了几口水,便招呼一旁等待的记者一起坐在路边的台阶上,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给记者讲起了她捡到23万元并完璧归赵的经历。
那是2023年10月23日13时左右,刘芳艳像往常一样,在胜利大街路段清扫垃圾。突然,一抹蓝色闪过她的眼帘。刘芳艳随即弯腰查看,发现是一个蓝色布袋子,鼓鼓的。“当时,我看到布袋子在地上,就捡了起来,提起来的时候感觉重重的,就想着装的是不是铁块。”充满疑惑的刘芳艳把布袋子放在路边的台阶上,决定打开看看。
“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现金!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现金。”虽然事情已过去近两年的时间,刘芳艳依然有些激动。她告诉记者,看到现金的第一反应是“很害怕”,“布袋子包扎得紧紧的,我费了好大劲儿才解开,一解开就看到里面装着成捆的现金,吓得我又立马系上了。”
面对“巨款”,刘芳艳有些不知所措。但这个平凡淳朴的环卫工人没有因为看到大量的现金而心动。“咱不能昧着良心,不是自己的东西,咱不能要。当时,我想失主肯定会很着急,就想着联系路长,找她帮忙,看能不能找到失主。”刘芳艳立马拨通了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清扫二中队路长许娜的电话,简单地说明情况后,就坐下来在原地等待。
陕西的秋日,下午一两点钟的太阳热烈。原本就很紧张的刘芳艳额头上渐渐冒出细密的汗珠。她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来回地踱步,但眼睛始终紧盯着蓝色布袋子。
“大概等了十几分钟,一个女孩子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哭着抓住我的手,问我有没有看到一个蓝色布袋子,并且说里面装了很多钱。”刘芳艳回忆道,她握着女孩子的手安慰,但心里依然存疑:蓝色布袋子到底是不是她丢的?恰好,许娜赶到了,两人和女孩子详细核实了情况,确认女孩子就是失主。失主叫樊江华,布袋子里装的是单位的23万元公款,她从银行取出来后就放在了电动车的脚踏板上,结果骑车的时候丢了,发现后就返回来寻找。
“钱归还的时候,我不着急了,感觉心里踏实了。”聊起归还布袋子时的情景,刘芳艳小麦色的脸上绽开笑容。
事后,樊江华给刘芳艳送来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记者联系到樊江华,她对丢钱的事情依然心有余悸,并对刘芳艳的善举再次表示感谢,她告诉记者:“那笔钱是公款,钱丢了之后,我感觉很无助,因为那不是一笔小数目。我特别感谢刘阿姨,刘阿姨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作为刘芳艳的同事,许娜见证了其将捡到的“巨额”现金归还失主的过程。她也止不住地赞扬刘芳艳,她说:“日常工作中,刘姐从不贪小便宜,在她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一点都不意外。”
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刘芳艳也总是乐于助人。她曾捡到一个小朋友的电话手表后,在原地等待直到归还;她经常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她还曾帮助在路边走散的小朋友找到父母……她用一次次善举,温暖他人,传递真善美。
今年1月,刘芳艳荣获2024年第四季度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称号。当被问及获得“中国好人”的感受时,刘芳艳的话语简单而又质朴,她说:“我就是想给自己的儿子、孙女做个好榜样,让‘帮助别人’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