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土资源打造情境课堂
◎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东木镇九年制学校 向鹏程

    “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那么,对于农村课堂而言,要怎样结合乡村特色落地这一要求呢?笔者认为,可以融合乡村器具、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乡土资源,让农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知语文、运用语文,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创设直观体验情境

    当田间植物、农具等成为课堂的组成部分之一,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便会绽放出独特魅力。以二年级上册课文《朱德的扁担》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扁担”作为道具创设直观体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扁担纹理、感受重量、模拟挑担等形式,深刻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种依托直观事物的体验式教学,正是语文课堂扎根农村生活土壤的有力体现。

    设计故事创编情境

    农村地区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将这些口耳相传的文化瑰宝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时,教师可设计“民间故事创编大赛”情境,组织学生以地方故事为蓝本,模仿课文的叙事结构,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境中,课堂让乡土记忆与现代学习连接在了一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让学生对乡土有深情。

    构建学科联动情境

    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与科学、劳动、美术等其他学科联动,可以推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落实。如执教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时,教师可基于课后习题“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创设“绘画”情境,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蔬菜、鸡鸭、小河、庭院等事物或场景,用画笔将课文中最喜欢的一幅图景描绘出来,帮助学生在多元学习中积淀语文核心素养。

    营造实用学习情境

    开展实用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路径。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时,教师可以创设“我的家乡我宣传”情境,指导学生围绕家乡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知名景点等撰写介绍词,还可以为家乡特产设计宣传文案。通过解决真实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助力学生提高信息整合、创意表达与沟通协作等能力。

    总之,乡土资源是农村教育得天独厚的珍贵宝藏。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其有机融入学习情境,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生动素材,让语文学习从课本走向真实生活,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搭建坚实而富有生命力的学习平台。

当前:3版(2025年04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