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老害,是父母的第十个孩子。小小的他住在一口黄泥瓮里,以瓮为床,以稻草为被。他在瓮里听着想着外界的一切,还走出黄泥瓮,奔跑在田野、河边。多年后,黄泥瓮内外的故事汇聚在一本书里,这本书就是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庞余亮的“小先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小糊涂》。
全书收录了作家的33个童年小故事,构成苦涩与欢乐交织的成长记忆。因多次分家,留给老害的所剩无几,连一张床都是奢望。黄泥瓮原本是装谷物的器具,后来成为老害的床。这个特殊的床,不仅仅容纳了他的小小身体,更像一个神奇的小宇宙,容纳了他的孤独和幻想。一个瓮里住着一个孩子,原本辛酸的情境,经由作家对记忆的筛选和过滤,变为他笔下充满幻想性、趣味性的文字世界。
老害是孤独的,他说自己是力气最小的小拇指头,家人都忽视了他。在不被家人注意的日子,他躲在瓮里,敏锐地觉察着瓮外的世界,生出了敏锐的想象触角。他的不被在意,也让他实现了另一种自由,他熟悉田间的花草树木,舌头能分辨出很多种滋味。春天,他独享榆树上的嫩榆钱,分得清甜茅和臭茅的脾气。他吃过覆盆子,明白生的酸,要等熟透了吃。这些与大地、植物、动物密切接触的记忆,让老害变得富有感知力、想象力,长大后成为了知名作家。
在艰难的年代里,在微妙的家庭里,老害无疑也是懂事的。他制作艾草绳给母亲驱蚊,为了给父亲准备下酒菜,专门去抓田鸡。大人忙着农活时,他默默地收拾院子、洗干净板凳、饲养家禽。小小的老害,其实有着大大的责任心。
《小糊涂》不仅仅是童年的回望之书,也是内心的治愈之书。作家庞余亮说,每个母亲都有一颗明白心,每个孩子也都曾是小糊涂。他曾以为自己不被父母关爱,直到在记忆长河打捞时,他才发现自己是被爱着的。文中写到母亲担心老害落水受伤,回家看到完好的孩子给了他一巴掌。就是这一巴掌,让老害确认了母亲其实是爱自己的,母亲狂奔回家的焦急与担心,说明了一切。跟随作家的文字,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成人是如何以儿童视角重温与父母的相处,找寻失落的亲情。
全书语言富有童趣。作家写油菜生长的样子,“种到地里,第三天就出土了,一对嫩绿的小耳朵。仅仅过了一天,嫩绿的小耳朵就展开了,变魔术变为了两只小巴掌。小巴掌的掌心,又是一对嫩绿的小巴掌。”生动鲜活的比喻,极具画面感。他写“稻草的火焰在灶膛里跳舞”“天上有几朵无事可做的云”等,都是儿童视角下的语言。
“他在童年稀疏的爱中,发现了最茂密的人间感情。”在《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看来,《小糊涂》既写出了草木式的命运,又写出了草药般的滋味。黄泥瓮里的童年故事,虽有苦涩的现实背景,但也呈现出温暖的精神内核和童趣的表达,有着草药般的治愈作用。一口黄泥瓮,一段对成长的回望,一个从被忽视的孩子到成为知名作家的励志故事,值得更多读者阅读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