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潘美四
  潘美四(四川)

  我的父亲母亲都出生于1939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后来,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并相濡以沫地生活了五十多年 。虽然父亲母亲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们却用自己的经历和最淳朴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兄弟姐妹8人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

  先说说我的父亲。父亲出生在广西贺州一个叫北源村的小地方,因为正赶上战乱,父亲并未读过几年书。他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在父亲16岁那年,爷爷就去世了。父亲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自然有义务分担家里的重担,所以父亲当家特别早。也许是过于劳累,父亲总是瘦瘦的,额头上刻满了一道道皱纹,但他却从不说累。

  后来,由于父亲老实能干、敢于担当、办事认真,结婚不久的他很快就当上了生产队长。有了职务后,父亲更把“责任”放在心上,把“热心”放在行动上,乡亲们大小事情也都愿找他倾诉,寻求帮忙。而这个时候,言语不多的父亲总是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或许,当时年幼的我们并不太懂其中的道理,但他热心和认真工作的态度却深深影响着我,以至于我后来要求自己“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踏实做好每件小事。”

  再说说我的母亲吧。母亲与父亲出生在同一个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母亲个头不高,但嗓门很大,她勤劳善良,养猪、种地样样拿得起来。为了把我们拉扯大,辛苦是不用说的。在我的记忆里,晚上醒来,依然看见的是柜台上的煤油灯,而灯的旁边是母亲纳鞋底或做针线活的身影。即便如此,母亲还是经常天不亮就起来,从鸡鸭到我们都需要她一一打理好,但母亲却并无半点怨言,只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同时母亲也很节俭,在我们家里,母亲负责做饭,她在做饭时特别仔细,比如淘米,不让一粒米流失,即使有时不小心漏掉了,她都会再捡起来。再如使用牙膏,母亲总是挤得很干净,一点都不浪费……或许,母亲并没有刻意地教给我们什么,但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母亲已用她勤劳、善良、节俭的品行,不知不觉影响了我的生活态度。

  1995年冬天,我怀着美好梦想步入了军营。刚入伍的三个月,由于训练强度大,一天下来,身体就像散了架似的,连身都不想去翻。那个时候一闭上眼,面前出现的总是父亲母亲那饱含疼爱的眼神,他们在我临行前叮嘱的话仿佛就在耳边:“阿四,顶住!不能怕苦,别忘了你的志向。”他们的话虽平实却给了我动力,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这之后,我苦活、累活抢着干,大小工作积极主动,还利用业余时间学写新闻报道,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当兵第3年,就加入了党组织。我写信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他们很是高兴。父亲第一次给我回信的内容我现在仍记得,他教导我要听党的话,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 接下来的日子,我2次荣立三等功,在新世纪之初,又提干并保送到军校学习。父亲母亲在得知我的进步后,仍不断地用那并不深奥的语言鼓励我、激励我继续前行。

  现在,我已结婚、生子,并在现在的岗位上努力且尽职尽责地工作着……我深知,这一切与父亲母亲的影响和鼓励不无关系。只是,每每夜深人静之时,想起父亲母亲早已白发鬓鬓、额头上被岁月的镰刀无情地刻下深深浅浅的沟壑之时,我就想用笔触记录下这份内心最隐秘的情感。因为它是我的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东西……
当前:第三版(2016年1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