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貌
本报记者 何纯佳
开栏的话
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每三年一届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已经成为城市之间最大规模的全方位竞赛,成为城市提升软实力、赢得竞争主动权和优势的必由之路。
2016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之年,四川省18个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在省文明办的精心组织和强势推动下,不断以更高标准、更具特色、更优质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全力向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验收发起最后冲刺。
即日起,本报推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川进行时”栏目,陆续展示和深度解读四川城市文明新貌和特色创建经验。敬请关注。
阅读提示
2013年,泸州以四川省第一的成绩成功创成四川省文明城市,2014年12月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泸州以四川省第三的成绩继续保持指数测评第一集团领先优势。2015年,泸州由四川省文明委提名认定为四川省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重点城市,以四川省种子选手身份直接晋级到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中。
2015年5月25日,在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上,市委书记蒋辅义向全市干部群众发出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一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力争用三年时间创建成功。
这,就是点燃泸州人创建热情的一把火。
爱动脑筋的泸州人在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定动作”的同时,推陈出新连发“创新动作”:“三治一提升”,治脏治乱治堵,城市硬件“升级”;公益广告“全覆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记得牢、践行好;校园周边环境“零污染”,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一个个目标的达成实现了泸州城和泸州人的集体蝶变,体现了“醉美大气、文明进取”的新时期“泸州精神”。
泸州,“酒城”,这是人们对于四川泸州的第一印象,这里双江交汇,酒香四溢。
多年来,泸州人通过不断努力,拥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而全国文明城市就是泸州的下一个目标。
在泸州市2016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副指挥长鞠丽说,文明城市创建不是“面子”工程,是惠及民生的“里子”工程。金秋10月,记者一行走进泸州,见证了一件件被泸州人办得妥帖漂亮的有关“文明”的那些事儿。
创设氛围,让市民群众沉醉文明创建中
一个宜居的城市,没有精神的荒漠,处处都有充盈人心灵的绿洲。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明确提出加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明城市测评中的权重。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件大事,泸州的做法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亮出来,落细落小落实,融入市民的生活中,让市民看得见、记得牢、践行好,进而入耳入脑入心。
在忠山公园,我们能看到结合忠山公园的忠孝文化,以及“中国梦”主题的宣传内容,将忠山公园装扮成为泸州首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据了解,下一步泸州还将在玉带河公园、龙透关公园、东岩公园等地,继续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除了在公园增加或者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泸州还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示范街,在主干道上集中宣传展示泸州好人,让身边好人讲泸州故事,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参与度。全市范围内,“核心价值观24字”“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精神文明创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6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人行天桥、建筑围挡、大型商场、商业大街、风景区等都是公益广告的载体,做到宣传内容
全覆盖,让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正能量。不仅如此,许多街道社区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用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在纸杯、环保袋、扇子、笔、T恤上免费送,让居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回家。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泸州通过组建创建文明城市市民志愿巡访团,开通泸州文明热线,发动每一位市民成为曝光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的“眼睛”。去年8月,100名市民志愿巡访团成员正式“上岗”,巡访团成员由退休老干部、道德模范、泸州好人、环卫人员、协警、社区干部、社区保安、文明劝导员,以及基层群众组成。巡访团成员运用明察暗访等形式对有关区域和部门单位进行巡访,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信息,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泸州文明热线3751131的开通,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泸州文明热线中心实行24小时工作制,主要受理泸州范围内交通、噪声、卫生、占道、违建等十余类不文明行为和现象的投诉举报以及分类处理工作。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内外兼修市民群众享“最美”创建成果
文明城市说到底是人的文明,是人的文明在一座城市的全面展示。于是乎,过街不走斑马线、一窝蜂挤公交车、乱扔果皮纸屑……这些不少人以为的小事也被当成大事来办,从小事情中折射出大文明。
礼让斑马线,“让”出来的文明。泸州开展“车让人”“人让车”专项治理行动。“车让人”即加强对驾驶员文明驾车的劝导、引导和执法,要求驾驶员遇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不鸣喇叭、提前减速、停车让行,并进一步在主城区江阳区试点“5321”礼让标准,即在距离路口50米处,观察并减速;在距离前方斑马线30米外,提前减速;在20米外,车速减到15公里/小时,随时准备刹车;当有行人时,在距离斑马线10米内驾驶员必须停车让行。“人让车”即加强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文明劝导、引导,要求非机动车和行人遵章守法。泸州抓紧完善“斑马线安全岛”建设,设立车辆、行人双向缓冲区,切实增强行人过马路安全性,避免“急行军”导致“急刹车”。
排队上下车,“排”出来的和谐。在全市试点开展“我排队我文明”“我体验我快乐”“今天,你礼让了吗”等“文明乘车”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设置分隔栏、安全线、识别色等,引导乘客自觉排队,有序等候、安全乘车。充分发挥了文明劝导员作用,加大对市民文明乘车的劝导引领。
垃圾不乱扔,“守”出来的整洁。针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扔果皮、烟头、纸屑等刺激社会“文明耻感”的生活陋习,开展违规行为大整治,加大劝导、处罚力度。针对车辆行驶过程中以及停靠时车窗抛物、乱吐口痰等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一起严格处罚一起。
更给力的,是泸州创新推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责任制——把市级部门、区级部门、驻区单位整编成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尖刀部队”,与社区和居民一起齐啃老旧社区这块“硬骨头”。在众人的努力下,老旧社区焕发新颜:净化,楼栋变整洁,消除“牛皮癣”和卫生死角;硬化,楼栋内部和小区院坝路面要硬化处理,让居民安全出行;绿化,老旧小区绿起来;文化,社区建起了文化墙,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语上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样载体图文并茂展现在居民面前;美化,让老旧小区美起来,靓起来,让群众百姓高兴起来。同时,通过创建工作,让居民放心居住、安心生活。
成为创建受益者的更多居民转而加入到创建大军中来。
人心齐,泰山移。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泸州人,手挽手肩并肩前行。
创建文明城市旨在为民,需要全市人民群众的参与。要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的热情,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真切切地为民办事,才能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从而创建文明城市,让人民群众陶醉在文明创建带来的幸福美丽生活之中,这应该就是泸州创城口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幸福醉美泸州”的真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