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以“说论亮帮”道德评议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秦文
  2016年6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确定陕西省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试点省。旬阳县作为全省的试点县,针对农村出现的攀比奢侈风、失信不孝风、自私缠闹风、迷信恶搞风等陈规陋习,探索出“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办法,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切实推动了农村移风易俗。
  坚持“说-论-亮-帮”四步法,道德评议动真格。首先,群众说事,广开言路定话题。在每季度一次的道德评议前,评议委员会成员深入农户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好人好事、村上存在的歪风邪气和脱贫攻坚工作中“等靠要”等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形成评议主题,确定评议对象。如桐木镇石板沟村通过群众说事,发现存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群众人情负担重的问题,于是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对婚丧嫁娶置办酒席及人情随礼都作出详细规定,刹住了不正之风。其次,乡贤论理,激浊扬清辨是非。评议会上,被评议对象先行陈述,谈认识,说想法。对正面典型,评论其先进事迹和道德品质;对后进典型和突出问题,通过论理释法、说教劝导,并对处理意见进行表决,形成决议。棕溪镇矾石村村民马某,三级残疾,丈夫患慢性病,两个子女正在上学。镇政府通过低保、贫困学生补助、临时救助等办法予以帮扶。马某仍多次缠闹,向政府要130万元。通过道德评议会,听了大家的评论,她的思想受到触动,深感羞愧,随之放弃了无理要求。第三,榜上亮德,见贤思齐树典型。对评议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善行义举榜”发榜公布,利用网站、电视等媒介宣传。对评议出的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予以曝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县电视台开办“讲理说法”栏目,剖析典型案例,警醒教育群众。金寨镇郭家湾村村民冯某长期在门前公路乱堆乱放,道德评议委员会将其确定为不文明的现象之一,拍照曝光,没过几天冯某就主动清理了杂物。第四,劝教帮教,润物无声促整改。对后进典型,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办法,制定帮教方案,落实责任人,通过谈心说教、思想疏导、解决困难等方式,帮助其改掉恶习。金寨镇寨河社区吉某因经常酒后打骂父母、闹事,社区道德评议委员会邀请其长辈现场评议,吉某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当场认错。当了解吉某妻子离家出走,一人供养儿子上大学,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后,便帮助其发展烤烟,新建住房。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道德评议1228场次,评议出先进典型1646人次、后进典型1237人(件)次,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316处,帮助转化后进群众1124人,净化了社会风气。

  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移风易俗见实效。通过“说论亮帮”道德评议,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说事评理、扬善抑恶。首先,强化了自我教育,变“我来管”为“我们来管”,达到自治的目的。其次,扭转了社会风气,有效遏制了红白喜事大肆操办等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引导广大群众辨善恶、分美丑、知廉耻。第三,优化了发展环境,化解了陋习顽疾,还理顺了群众情绪,评出了干事创业的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第四,提升了治理能力。今年以来,通过道德评议成功化解缠访问题90余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信访总量下降16%,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把握四个关键,夯实道德评议根基。首先,必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镇村党组织掌握“火候”,以劝教为主,避免形成恶意人身攻击,激化矛盾酿成事件。其次,必须把道德评议自治办法列进村规民约。修订接地气、能管用的《村规民约》,将“说论亮”道德评议作为重要内容;由群众推选老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德高望重、处事公道的“乡贤名望”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主持本村道德评议工作。第三,必须把德治、法治、自治相融合。特别是对后进典型,要坚持说服帮教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对屡教不改、对法制置若罔闻的,要用法治手段予以打击,形成强力震慑。第四,必须坚持群众自己说了算。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自己说自己的事、评自己的理,使广大群众自我警醒,见贤思齐。

  秦文
当前:第二版(2016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