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明的轨迹
成都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吴海燕 袁矛

    在四川省成都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高新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今年,在成都市第一次综合文明指数暨城乡环境治理测评中,高新区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名。
    近年来,高新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以群众为主体,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三大重点”,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高扬“创新、改革、勤勉、务实”的高新精神,不断提升区域整体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养,为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绵绵不断地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016成都高新区公益嘉年华活动现场

高新区11支特色志愿服务队

“高新之声”系列音乐会

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活动

2016年成都高新区“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

开展文明旅游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的节日”之“元宵篇”活动现场

 

    整合社会资源
    让未成年人在蓝天下快乐成长

    镜头一:7月25日,由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组织策划的“星星点灯,倾心相伴”心理成长动力营——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在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体验中心启动。来自成都市金堂县、青白江区、邛崃市3个区(市、县)3所学校的留守孩子在老师及当地文明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极地海洋世界、麦鲁小镇、星期八小镇三个社会实践基地,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欢乐之旅。
    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于2015年11月建成,由成都市文明办牵头,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卫计委、共青团市委联合建设,采取“市区共建”的方式,在高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基础上提档升级,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成长体验服务。中心在体系建设和功能发挥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的平台示范效应和行业社会效应,创新的工作模式解决了未成年人心理成长工作人手缺乏、专业度不够等问题。
    这只是高新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新区立足基层阵地,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培育青少年优良品行,成效显著。高新区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抓手,开展了文明校园创建,并将其纳入对各校的年度目标考核。同时,联合“中国未成年人网”开展了文明校园校长访谈,推出“寻找最美校长”活动;打造了一批贴近未成年人、富有内涵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益州小学的“银杏币志愿者护照”、新华学校独立创作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语操”等。
    学校少年宫是孩子们放飞梦想、沉淀欢乐的精神家园,高新区着力推进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了城市学校少年宫全覆盖。目前,全区各中小学校均设置了城市学校少年宫相关社团活动。同时,抓好城市学校少年宫的常态管理,出台了《城市学校少年宫管理办法》,明确了学校少年宫的经费保障和考核奖惩,从制度上规范了少年宫的建设管理,有效调动了学校教师辅导员、社会和高校志愿者辅导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目前,辖区城市学校少年宫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建立了教师与辅导员“一师双用”的工作模式,推行特长教师的多校互聘,广泛动员和邀请专家、“五老”、民间艺人、劳动模范、大学生等担任志愿者辅导员,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今年,成都高新区和平学校创作的“陶艺作品”在全市城乡学校少年宫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打造特色品牌
    开创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

    镜头二:公益项目签约、主题沙龙交流、单身男女互动……12月3日,由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局、高新区发展策划局主办,高新区志愿者协会、芳草街道办事处和高新区群团社会组织服务园承办的公益嘉年华活动在芳草街紫竹广场举行。活动共吸引了来自英特尔公司、成都七中、希望社区、西南民族大学、高新实验小学、芳草义工等成都知名企业、社会组织、高校志愿团队、中小学生及家长和社区居民共500人参与。
    志愿服务是展示宣传城市文明的窗口。“高新区历年来重视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健全‘三级项目管家’体系,探索‘体制内外’有益结合,为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常态化的高新特色奠定基础。”据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高新区志愿服务氛围已经越来越浓厚。
    依托志愿者协会“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志愿服务体系和梯级管理模式,高新区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核心力量,有力地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常态化。
    制度落地,强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高新区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为载体,坚持制度落地,培训到位。今年结合成都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安排,迅速制发相关文件,并在各层级召开“志愿服务制度化推进会暨信息化平台专题培训会”;围绕队伍建设、志愿者激励与反馈、志愿工作培训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大力推广成都志愿者网、成都志愿者APP在各街道、社区、公益志愿机构的使用,进一步规范了志愿服务的项目发布、队伍招募、活动记录、信息反馈等流程;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培训,努力优化骨干志愿者的专业服务能力——今年,辖区45个建成社区定期开展应急抢险、医疗卫生、保健科普等各类志愿服务能力培训活动近百场;加强对志愿者回馈机制的探索,多模式多渠道开展志愿者激励工作。礼遇志愿者,让好人好报“看得见、摸得着”,今年6-7月,高新区组织近百家企业会员单位的志愿者共计3000余人进行了公益体检,8月开展公益电影周,累计播放50余场电影,惠及全区近万名志愿者。
    项目强基,推动辖区志愿服务品牌化。以志愿者协会为枢纽平台,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层面鼓励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效用、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项目。今年以来,高新区志愿者协会已经组织举办了“公益创投”“幸福高新”“人文高新”等多项重大主题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中韩创业大赛”“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等重大赛会活动。各街道社区结合自身特色,大力打造“健康肖家”文体志愿服务、“爱在芳草”青少年及儿童志愿服务、“舞动石羊”舞蹈进社区志愿服务等特色项目,突出活动实效性和吸引力。不断加强辖区志愿服务的宣传传播和文化培育,通过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都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平台,不断加强高新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成果展示、对外交流,进一步打造高新志愿服务品牌,推广高新志愿服务成果。《我是志愿者》《幸福高新,花开缤纷》《I’m In》等公益宣传作品,通过网络、电视等视频媒介广泛传播,树立了高新区志愿服务的良好形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幸福高新,花开缤纷》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评为全国志愿服务优秀作品,在国家体育馆展演。
    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依托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管家”载体,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着重推进社区常规项目。以“学雷锋”“三关爱”“邻里守望”“众筹时光·情系桑榆”为主题,每月定期开展社区关爱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扶贫助困志愿服务以及便民利民志愿服务。以“我们的节日”“社区微心愿”为主题,在重大节庆日持续开展义卖义诊、微心愿认领等公益活动,培育社区公益活动理念,营造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挖掘先进典型
    让身边榜样带动身边人

    镜头三:今年40岁的王暾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拥有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奥地利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他对同胞们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经过短暂的思考,王暾毅然选择回国,矢志追求地震预警事业。利用筹措到的30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2008年6月,他在成都组建了研发团队,成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始着手研究地震预警技术。截至2015年3月,王暾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经过了4000余次实际地震的公开检验,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专用接收服务器等同步接收地震灾害报警(预警)信息,取得了减灾实效,也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先进典型人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高新区历来高度重视先进典型人物的挖掘推荐和学习宣传工作,王暾就是高新区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之一。
    在组织开展各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方面,高新区在发动社区群众、行业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坚持与媒体合作,深度挖掘典型人物的先进内在。在历届“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入选12人、“四川好人榜”评选中入选19人,居全市前列。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方面,高新区不断拓展宣传途径,创新宣传形式,不仅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基层巡讲等传统媒体和平台,也借助了“I高新”、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同时运用艺术手段,创作了《背着婆婆去出嫁》等多部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文艺作品。结合道德讲堂和“2016年走基层文化惠民”,开展《从社会层面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宣传活动,做好“德耀中华”专题宣传、道德模范“故事会”以及道德模范“传帮带”等学习宣传活动。
    在道德模范礼遇帮扶方面,不仅定期开展道德模范礼遇帮扶活动,也积极引导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今年“五一”,辖区以“听好人故事、礼遇帮扶好人圆梦”为主题开展礼遇活动,28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参与活动,与群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开展公益义卖,受到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
    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进程中,高新区深刻体会到:一个区域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埋头实干,久久为功,方能见到成效。为此,高新区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

当前:四版(2016年12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