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下的“编外老兵”
——敦煌市月牙泉镇合水村村民樊强25年拥军故事
张维贤 李艳花 胡晓芬
春暖花开之际,也正是春耕农忙之时。3月3日上午,驻敦某部队的孙队长正为找“土专家”种植部队的蔬菜犯难时,被村民称为“田秀才”的敦煌市月牙泉镇合水村二组村民樊强正好走进营房,他二话没说脱去外套,一头就扎进了菜地,帮助官兵们种植起蔬菜来。
在鸣沙山下,党河两岸,提起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镇合水村二组村民樊强,村民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樊强25年如一日默默地为驻敦武警中队送菜种菜、关爱官兵生活,将慈父般的无私大爱洒向军营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子弟兵。
说起樊强与部队的不解之缘,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当时以种菜谋生的樊强常去市场卖蔬菜,一来二去,熟识了经常来市场买菜的武警部队的炊事班班长。班长见樊强的菜好价优,人又老实本分,便直接从他那儿订购部队生活所需的蔬菜。
在给部队送菜时,看到武警部队“撂荒”的空地,以黄土地为命根子的樊强心疼了,主动请求无偿给部队种菜,不求任何回报。从此,除了种好部队蔬菜外,樊强还默默地帮助部队做一些后勤服务工作,如养猪拉粪、营房修补改造、迎接新兵入伍、欢送老兵退伍……部队营地常常闪现着樊强不辞辛苦的身影。
樊强也慢慢地融入了部队大家庭,他积极协调沟通官兵之间感情、化解新老兵沟通代沟,使驻敦武警官兵感受到了敦煌老百姓的热情与温暖,官兵们亲切地称樊强为“编外指导员”。一名安徽籍新兵,来部队后一段时间闷闷不乐,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这引起了樊强的注意。没事的时候,樊强就与这名新兵拉家常,嘘寒问暖,了解情况。原来,这名新兵是独生子,家境富裕,从小就养尊处优,从来不用动手做家务,父母为了培养他自立,“强迫”他当了兵。樊强对症下药,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部队的新兵生活谈到将来的社会生活,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娓娓道来。樊强还悄悄将这件事儿告诉指导员,配合部队做新战士的思想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终于使这名新兵振作起来,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士兵。
樊强对患病官兵悉心照料,疼爱有加。有一次,武警部队刚来的新兵小李在训练时不慎骨折,看着他行动不便,热心的樊强就和部队说好把他接到自己的家中仔细调养,又是补充营养又是帮着康复,一直看到小李自己能站起来正常行走,樊强才把他送回了部队。小李说:“樊叔对我真的比他亲生儿子还亲,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点点滴滴的拥军行动,让战士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父亲般的关爱。
樊强的老伴患有脑梗,行动不便,加上家中农活也比较多,樊强有时顾不上家里。时间一长,老伴时常有一些怨言,部分村民也说:“自家都忙成这样,还跑部队帮这帮那,图的什么?”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家人的不理解,樊强依然保持着初心,他说:“我不图名不图利,人家武警官兵给咱们保着这方平安,我为人家做点小事,应该的!”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这是武警中队官兵给樊强送去的匾额,感谢他对武警官兵无微不至的帮助。凭着执着的拥军情怀,樊强赢得了驻地武警官兵的深切爱戴。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官兵,回报他的是充满感激和敬意的一个又一个的军礼、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信件、一个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