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诚信作为一把做人标尺
马全和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自古以来,诚信就是最普遍最基本伦理价值的“砝码”,也是做人的“底线”。一诺千金是对人的最高褒奖。
  从字面上讲,诚的左边是言字旁,引申为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右边是成字,理解为诚实、守约。信乃立身之本,诚乃立品之源。诚信做人,历来都被视为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诚实守信是通达善治的必需,但绝非易事。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到了近代,毛泽东一生坚持“实事求是”,他对实事求是的深刻解读让他乃至整个国家受益匪浅;海尔的总裁张瑞敏当机立断坚定地砸了不合格的成品冰箱,终于铸就了海尔现在世界500强的辉煌事业。由此而言,诚信建设既离不开诚信文化、道德文明的浸润,更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要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诚信生活是一种做人态度、是一把做人的文明标尺,标志做人的“底线”,也丈量着时代的温度。只有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反对失信、拥护诚信,做守信践诺的“马前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我们社会才能够发展,我们国家才能够凝神聚力,诚信风气才能推而广之。当诚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当正气滋润生命,诚信惠及百姓群众,绽放出文明诚信之花,才能共同构建出一个向善、美好、无欺的国家。

当前:B4(2017年03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