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库区沿线小学开展环保志愿活动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论坛在学院举行
志愿者进行渠首水质检测活动
在丹江进行水质化验
志愿者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学院环保志愿服务队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渠首开展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编者按
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长期以来都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展现学院形象、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学生素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该院依托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秉持“科学守青山、爱心护绿水”的理念,制定了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长远规划,构建了“总队+专业分队”的志愿服务体系,为“确保一泓清水北送”作出了特有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增强了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树立和提升了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度,以实际行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志愿服务理念,积极有效地推进学院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和南阳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南阳师院作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代表受邀参加会议,学院党委书记黄荣杰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又是一年春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步步走来,中华大地的绿色一天天增多。“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十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倾注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殷切期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调水源区的水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调水水质甚至决定着工程的效益,水安全是保障调水水质达标的关键所在,党和政府针对南水北调工程也多次强调“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河南省是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源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作为坐落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高等学校,南阳师范学院早在2004年便致力于开展水源区的生态志愿保护工作。
不忘初心
迈出水源地生态志愿保护第一步
200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不久,围绕着环境保护的主题,南阳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自发成立了一个社团组织——“绿色环保协会”。课余时间,大家便在校内外宣传环保常识,并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到水源区进行垃圾清理,进行水质调查。寒来暑往,日复一日,绿色环保协会的志愿服务吸引了更多师生的加入,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将环保做得更专业,各个学院还经常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任指导老师,带领志愿者长期深入库区和水源区,多领域坚持开展水源区环保志愿服务。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并结合社会管理创新,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2012年,南阳师范学院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在积累了大量库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实践的基础上,以学院“河南省高校南水北调源头区域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成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站,承担全院所有南水北调志愿服务工作总策划、指挥和协调任务工作。并制定了服务工作方案,定期交流经验、沟通情况、传递信息,推动项目精准化实施,以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后为分界点,通水前积极参与工程的相关宣传、培训,内容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背景、工程的意义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政府领导有关中线工程建设讲话精神和具体要求,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政策、环保科普知识、水质监测、移民搬迁等;通水后,以更加专业的项目化运作方式,围绕社会发展、环保、水土资源保持等领域开展科研、宣传、保护等相关工作。
13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一批又一批专业教师带领青年学子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主题志愿活动,为“确保一泓清水北送”作出了特有的贡献。志愿服务精神也在校园内广泛传播,生根、开花、结果,涌现出了以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江雨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在豫西南大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院绿色环保协会先后于2006、2008年两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2012年,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河南省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7年2月又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多家媒体对志愿活动进行了多次新闻报道,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拓展载体
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学院志愿者每月定期到24个监测点采集水样,足迹踏遍豫、鄂、陕三省的沟沟壑壑,年均行程近5万公里、取样监测2万多份,为水质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补充。每年组织4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植物多样性调查,现已制作野外调查数字标本10万多号、鉴定维管植物2463种,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素材。与各级南水北调办、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协同单位合作,开展库区水生态监测研究等工作。实施教育实践带动,建立丹江库区教学实践基地,教学指导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反哺教学。先后深入36个村落、5026家农户、22所学校、63家企业调查。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中,南阳师院不断探索服务的新形式、新载体,还建立了丹江库区教学实践基地,教学与志愿服务并重,用教学实践指导环保志愿服务。并举办主题论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美丽丹江”采风行动、“青春与环保同行”演讲比赛、丹江库区环保座谈会等活动,还与南阳市环保局联合举办以“同一江水、同一个梦”为主题的万人签名活动、与南阳市环保局、淅川县委宣传部、渠首朝阳小学联合举办“大手牵小手 环保伴成长”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该院还成立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移民搬迁、产业规划等专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定期深入丹江口水库库区周边农村社区、厂矿企业,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政策宣讲、水质调查、动植物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旅游规划、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文化保护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生态环保理念深入到千家万户,深入在每个人心中。
发挥优势
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
2012年以后,随着库区大坝的建成,志愿服务内容也在更新,志愿服务手段也在提升,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与时俱进。该院发挥地理科学和无人机应用专业优势,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环保伴成长”系列环保活动,以库区和干渠沿线小学学生为服务对象,主要内容有环保公开课和环保座右铭征集、以及环保宣誓、环保布艺袋发放、无人机航拍展示美丽家园等志愿活动。为切实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核心水源地工作,该院的志愿服务队计划在今后5到10年间,走遍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沿线河南境内的所有小学,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长久长效机制。
十几年来,南阳师院生态环保相关专业的志愿者,深入丹江口水库库区周边农村、社区、厂矿,就当地居民环保观念、移民动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资源、地质状况及环保现状等问题进行大量调研,为开展南水北调志愿服务提供事实依据。
同时,该院还取得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香根草、百喜草生态治理示范与综合开发应用”“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开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成果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出版专著、教材 12 部。获得各级科研奖励 20 余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35 项,授权发明专利30 余项。
此外,在水源区建立了猕猴桃、金银花等主要虫害生态防控的探索性科研实验区,在小流域内进行了退耕还林与石漠化生态修复模式、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李玉英教授带领团队历时7年培育了耐淹抗寒、可作为香菇培养基的香根草品种,在库区消落带推广种植近万亩,不仅形成了呵护水源区的绿色“篱笆”,还为水源地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
志愿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参与志愿服务的高校学子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增强了自觉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升华了精神境界。队员中先后有80多人考取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研究生,6名来自丹江口库区的队员回乡创业,继续从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时光荏苒,岁月轮回,13年的坚守,不变的志愿情怀在南阳师范学院人心中永存。“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那一幅生态画卷在志愿者无私的奉献中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出现在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边上的“小红帽”群体将是沿途一道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