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开年第一课” 有温度的授课深入人心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月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举行的“感恩成长、爱国励志”——2017年南京市中小学校“开年第一课”启动仪式,开启了南京市570所中小学校“开年第一课”。而此次组织的活动又是近年来南京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个创新案例。
        立足原点
        唱响价值观育人的主旋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原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开年第一课”,目的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学校,老师引领同学们深情演绎“爱国爱家”文化内涵。力学小学巧妙地运用学校、南京、中国3幅卫星地图,以校史为源头,使师生们的南京记忆、中国记忆逐次展开,活动主题的显现水到渠成;瑞金北村小学以“幸福教育”为切入点,倡导学生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老师和父母;小西湖小学以诗词大会的形式,传递了“孝顺”“感恩”“仁义”“学文”的思想;中山小学将“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设置成灯谜,用师生共同猜谜的形式,弘扬主旋律,寓教于乐;新城小学开展主题表演“三句半”《开学第一天》和诗歌朗诵《向着阳光生长》;扬子一中开展主题为“播种希望、收获成功”的升旗仪式暨开学典礼……各个学校注重从原点出发,将“感恩成长、爱国励志”这一主题浸润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让师生升华“爱校”“爱乡”的情怀,并将其自然导入“爱国”的价值观范畴,进而激发出报国励志的人生选择。
        “开年第一课”把“大道理”化为“小道理”,引导学生们从小树立爱国情怀,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通过升国旗、经典诵读、主题班队会、主题文化活动和网络传播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具贴近性。 
        创新平台
        架起德育教育的新桥梁
        “开年第一课”通过形式、内容、平台的创新,寻找更适宜的路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涓涓细流,浸润孩子们的内心,使其真正地在孩子们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为全市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平台,“开年第一课”在活动策划、内容设置、参与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创新。北京东路小学通过对农历鸡年文化的解读,鼓励学生们积极探寻传统文化;雨花外国语小学以歌舞、课本剧的形式,开展了“英雄故事我来讲、红色精神代代传”假期红色寻访活动……从细节出发,把感恩成长、爱国励志作为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开年第一课”。各项活动在深入调研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点的基础上,以微型课本剧、儿童说唱、动画微视频等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浓浓兴趣。
        “开年第一课”大胆创新方式方法,突出学校特色,贴近学生特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该项主题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反响热烈 
        产生同频共振的好效果

        在现代传播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新媒体向青少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开年第一课”系列活动的策划,始终把多渠道、多媒体、多角度传播作为主要手段,通过校园网、专题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开年第一课”网络宣传活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采用融媒体手段加以呈现,进一步放大了“一节课”的效应,使更多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参与其中。
        此外,全市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省市主流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开年第一课”的活动情况,赢得了市民、网友的一致点赞。
        南京市中小学校“开年第一课”不仅仅是一节课,它开创了一个品牌、探索出一条路径、形成了一个载体,在全市570所中小学校园营造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更好地促进了南京市青少年成长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圆梦接班人。(南京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供稿 )
当前:二版(2017年03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