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很管用
郑海鸥
听某文艺界人士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大山里的奶奶常给他念叨,“柴要左右交错搭起来,这样火才旺;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挑水时,水一定要满,满罐不荡;学本领不能半途而废,养德行也要实实在在”。奶奶还会讲杨家将、关云长,也讲秦桧……
他说,“文盲”奶奶心中有很多老辈的老话,然后经过日日月月,再一一教给后辈。而当后辈怀揣着这样的老话,再走入社会、接受到形形色色的思想,自然就会有一定的是非心、判断力和抵抗力。
他说得不错。这些已被历史证明是中华文化精华的老话,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准则,在历史长河中,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深远。即使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里,很多这类老话也依然贯穿在学习、成长、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凝聚成行为规则、家风行风、文化传统。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总以为老话早已过时,很陈旧,甚至认为迂腐不堪,所以特别乐于打破老话中的告诫,而当这些告诫蕴藏的为人准则一旦被破坏,最终还可能触犯法律。
有人说,眼下世界变化快,死守老一套、做个老实人,为人处世就容易“走弯路”,真不如抄个近道,来个捷径。其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老话涵盖的道理是一以贯之的,用时兴的话来讲,这些道理是经过了世世代代先辈的大数据检验过无数次的。恪守这些道理,最起码能保证一个人的人格健全、人生诚实。
老话蕴含的道理可以造就我们的品格,那些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不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羁绊,而是健康、自主、坦荡走过一生的基本保障。
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当人像风筝一样在不可知的高空中飞展,而老话中那些已被证明是优秀的准则,恰恰更像是绑着风筝的绳子,看似牵着风筝,实际是牵引着方向,这种牵引连接着踏实的土地,更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