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协作:贺兰山下树丰碑
闽宁镇人民政府
编者按:
“按照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战略,199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由福建对口帮扶宁夏。1997年4月,时任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同志到贺兰山下视察“移民吊庄”,提出了建设移民“闽宁村”的伟大构想。20年来,通过福建、宁夏两省区党委、政府和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不仅建立起了“党委、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口协作机制,形成了“产业对接、经济共荣、互助共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而且创造了全国东西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闽宁镇发生了哪些变化?“闽宁模式”有哪些值得借鉴?哪些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报从今天起,将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报道闽宁的做法和亮点。
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闽宁镇,是福建、宁夏两省区对口帮扶打造的样板镇。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闽宁镇调研,其间,多地负责人到闽宁镇对两地扶贫开发模式及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大家的共同声音就是——闽宁协作让移民真切地享受到了脱贫致富的成果。
“20年来,福建的援宁干部、支宁教师、医生、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们与宁夏的干部群众共同工作、共同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闽宁协作最直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在2016年7月召开的深化闽宁合作座谈会上,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感慨地说:“闽宁两省区携手走过了20年历程。20年是一个历史节点,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要探索更多经验,与时俱进,将闽宁协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继续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作表率。要总结好闽宁协作的成功经验,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在顶层设计、产业扶贫、民生改善等方面加强合作。”
以强化顶层设计为引领,注重帮扶协作内涵与外延
闽宁对口协作20年来,不断坚持把内涵与外延向基层延伸。2014年,闽宁两省区互学互助对口协作第18次联席会议,确定了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与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结成了共建对子,为闽宁镇提供了派驻挂职干部锻炼、组织镇村干部赴福建培训学习、邀请福建优秀企业投资兴业的大好平台。
2016年10月,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蔡丽芬带领漳州台商投资区企业家考察团到永宁县考察,与永宁县签订了结对共建、对口扶贫、旅游合作三个层面的结对共建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各领域的交流学习和友好合作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闽宁镇与角美镇通过交流、探讨,确定了2017年合作发展计划。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交流探讨协作方向。明确每年召开一次乡镇联席会议,每半年双方党政领导互相走访一次,加强交流,深化协作措施,探讨协作方向。二是完善人才交流机制,互帮互学。两镇及六个结对村各选派干部进行交流挂职,积极探索建立市场主导、互助互学、各领域交流的协作机制,推动两镇协作交流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从2016年12月开始,闽宁镇6个村,每村已派一名村干部,闽宁镇机关派2名干部到角美学习锻炼,每次学习期限为一个月,期满轮换下一批。每年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由角美镇6个村帮助闽宁镇6个村培训致富带头人、富余劳动力。经福建省委组织部协调,角美镇已派一名副科级挂职干部到闽宁镇交流指导。闽宁镇也于今年2月选派了一名副科级干部赴角美镇挂职。同时,闽宁镇已选派两批共16名镇村干部到角美镇挂职锻炼。
除此之外,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建设小康生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载体。角美镇利用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多年的创建经验,积极协助、指导闽宁镇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在角美镇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闽宁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已在多家媒体重点报道,有力地促进了闽宁镇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为推动闽宁镇科学发展、追赶发展,2013年福建省建设厅安排福建省设计院、泉州古建筑设计院帮助闽宁镇修编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镇区建设规划,全面指导闽宁镇建设工作,帮助打造“文化+休闲+商业+生态+居住”五位一体的闽南风情小镇和葡萄小镇,全面启动了2600亩的新镇区开发建设,使闽宁镇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双方创新交流协作模式,成立教育扶贫基金。角美镇和闽宁镇结对后努力探索着东西协作模式。如何从基础的财政援助到社会帮扶,实现扶贫的宽领域、全方位,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帮扶格局,有效地推进协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探讨过程中双方达成意向,由角美镇在闽宁镇成立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结对永宁县闽宁镇教育扶贫基金,角美镇注资部分助学资金,然后发动本地社会力量及台商企业的力量,壮大基金规模,专项用于闽宁镇贫困学生,确保贫困学生人人有学上。另外,为吸引更多闽商在闽宁投资置业,角美镇还不定期组织福建优秀投资企业家到闽宁镇参观考察,极力促成企业和项目落地闽宁。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着力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在福建各级领导和企业家的关心和帮助支持下,闽宁镇“种葡萄、养黄牛、输劳务、建工业园区”的四大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了移民群众增收致富。近几年来,共引进8家福建企业、商户,总投资22.8亿元。特别是福建籍侨商陈德启,在闽宁协作旗帜的感召下,到闽宁镇拓荒开发,用了近10年时间,将贺兰山东麓6660多公顷荒漠戈壁打造成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8亿元,栽植防风林树木400多万株,种植酿酒葡萄1530多公顷,建成贺兰神酒庄1座,成功打造“贺兰神”有机干红葡萄酒品牌,获得国际国内行业金奖5个。2015年酒庄加工葡萄2000吨,生产成品酒1200吨,产值逾3亿元;2016年收获酿酒葡萄3500吨,实现产值近5亿元。同时,基地解决就业3000余人,移民人均年劳务收入3万元。
以社会事业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15年开始,经福建省教育厅协调,先后派遣24名优秀骨干教师分别到闽宁镇中学、闽宁镇小学进行教育对口支援,明确建立了教育共建帮扶协作关系,帮助改善移民地区师资教育水平。与闽宁镇结对共建的角美镇还捐赠3000万元,于2016年建成拥有教学楼两栋,实验楼、综合楼各一栋,设置教学班24个,可用于1080名学生上学的闽宁镇角美小学。福建省妇联援助资金20万元,建成闽宁镇福宁村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极大地丰富了妇女儿童的业余生活。
2016 年,首届中国东西协作(闽宁)高峰论坛在永宁县启动。论坛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西藏等地的300余人参加,深度剖析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并围绕东西协作、产业融合、共享发展等具体内容,探讨东西部结对发展、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未来,促进产业链项目对接和区域经济联动。
论坛就精准扶贫“闽宁模式”和“光伏+”创新之路两大主题展开对话交流。借助这次论坛,与会嘉宾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共谋未来,为“闽宁模式”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贡献智慧。
闽宁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仅见证了闽、宁两省区对口帮扶协作的巨大成就,更探索出了一条东西部携手前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