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2版)217.黄孙涛,男,汉族,1995年8月生,共青团员,生前系阿坝州九寨沟县黑河乡头道城村村民。他年仅19岁,却在同伴危难之时纵身一跃,换来同伴生的希望,赢得乡亲和小伙伴们的敬仰,他就是勇救落水同伴的好青年——黄孙涛。2015年7月17日,黄孙涛与同村几个伙伴到河边社办沙场中间的沙岛上玩耍,同伴王明彪不慎滑到沙坑中,迅速被沙坑回水卷到深水区。黄孙涛第一时间跳入河中,奋力游到同伴身后,用尽全身力气将同伴推到岸边,同伴成功获救,黄孙涛却因体力透支,被汹涌的河水吞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荣获“四川省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阿坝州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九寨沟县见义勇为公民”“九寨身边好人”等称号。
218.张灵波,男,藏族,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甘孜州丹巴县第二初级中学高级教师。他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海,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展示了一位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2015年5月14日上午,张灵波在办事途中,遇到一家餐馆因液化气泄漏发生火灾。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减轻群众财产损失,张灵波立即疏散周边20余名群众,先后3次冲进火海,帮助店主抢救财产。为避免液化气爆炸引发更大灾难,张灵波把烧得通红的液化气罐成功抢拖出来,四肢、面部却被大面积烧伤、烫伤。在他的奋力扑救下,火势被有效控制,使接警赶到的消防队员顺利扑灭余火。荣获“甘孜好人”“甘孜州见义勇为勇士”“四川好人”等称号。
219.汪小林,男,蒙古族,1984年3月生,国网四川凉山州德昌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永郎供电所所长。遇到他人落水,他毫不犹豫,冒着生命危险跳入寒冷潭水,勇救溺水儿童和群众,用壮举书写人间大义。2016年5月21日,德昌县10岁的冯悠悠和同学尹数在黑龙潭不慎溺水,尹数父亲在水里救人时,也险些沉入潭底,情况十分危急。途经现场的汪小林和两位朋友发现后,来不及脱下外衣,跳入潭中施救。经过他们两次艰难的联合施救,尹数父亲及两个小女孩被成功救上岸。荣获“凉山见义勇为好人”“德昌县见义勇为公民”“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
220.朱丽妍,女,汉族,2001年9月生,共青团员,乐山市井研中学学生。16岁的高中女学生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儿童的行为,就像朝阳,在冬日里传递着温暖,给了被救儿童成长的希望。2017年1月18日16时左右,朱丽妍、但余婷二人在研城镇八贤桥走廊散步时,突然听到呼救声,她们迅速赶到事发地,发现一名5岁左右的男孩在茫溪河中挣扎。朱丽妍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在但余婷的帮助下,救起落水男孩,然后悄然离开。荣获全国“最美中学生”特别奖、“井研县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

何玉涛

张德桂

周成福

魏文勋

唐开容

张玉林

陶德长

朱祥云

潘远香

余兴贵

吴传全

刘兴碧

陈彬

宋克成

孙传辉

周强

尼玛

张家勋

阿都觉哈

国网四川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藏区共产党员突击队
301.何玉涛,男,藏族,1977年12月生,中共党员,成都市国税局车购局主任科员。他是妻子病床前日夜服侍的好丈夫,是两任岳父母膝前的好女婿,用真情和行动书写了藏汉一家亲的佳话。前妻罹患癌症,他不离不弃尽心竭力照顾,并在她病逝之后承担起对岳父母尽孝之责,至今仍在无怨无悔地偿还为前妻治病欠下的债务。他几年不肯再婚,后在老人“逼婚”下,才以“必须孝顺侍奉前妻父母”为条件再结良缘。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获“成都市道德模范”“优秀公务员”称号。
302.张德桂,女,汉族,1943年8月生,中共党员,自贡市何市镇何家场社区居民。虽然张德桂老人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面对金钱的诱惑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2015年12月27日下午,张德桂在自家茶馆打扫卫生时发现地上有一个塑料口袋,里面有现金共计4万余元。她立即上报派出所,约40分钟后失主寻来要酬谢她时,她婉言谢绝了。不仅如此,她退休不褪色,每逢场镇赶集之后她都会同社区环境保洁员一起打扫街道。她说:“能帮助别人也是自己的福气,伸出手就是爱心”。荣获“何市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03.周成福,男,汉族,1966年1月生,攀枝花市西区个体经营者。自24岁开店经营牛羊肉生意以来,周成福将营业的每一天都当作是在经营自己的声誉和品牌,他特意在自己的店铺里贴出一个公开承诺,并且严格按照承诺来经营生意,他的店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诚信小店”。店铺的声誉在不断提升,但周成福却从未忘记自己的信条,这个宅心仁厚的男人,已经从“诚信是福”中品尝到了诚信的“甜头”,他知道,诚信经营虽然在短期会减少一些利益,但是从长远看却是享了厚福。如今,提起周成福,人们都说:这是个良心老板!
304.魏文勋,男,汉族,1952年5月生,中共党员,泸州市泸县兆雅镇古佛村村民。他虽年迈力衰,但毅然决然替儿子偿还8500元贷款,体现出一个退伍老兵、中共党员的诚信风骨。魏文勋的独子魏荣军在信用社贷款8500元后外出务工,与家里失去联系,后儿媳也离家出走,老伴患有脑梗塞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中所有重担就落在魏文勋老人的身上。但他承诺,一定会把贷款尽快还上。他将家里的粮食、牲口和家禽悉数卖掉,如数偿还了贷款。诚信为老人带来巨大的力量支撑着苦难的家庭,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传颂。荣获“四川好人”“泸州好人”等称号。
305.唐开容,女,汉族,1949年9月生,绵阳市安州区界牌镇金凤村村民。中年失去一双儿女,晚年失去丈夫,历经磨难,但唐开容没有向命运妥协,她辛劳打工偿还丈夫生前因病欠下的债务。1970年,唐开容与文周友结婚,生育一子一女。然而不幸接踵而至,女儿在火灾中去世,儿子患白血病离世,老伴也于2001年患上了脑瘫,唐开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丈夫。2011年,丈夫辞世时欠下9万余元债务,唐开容开始了打工还债之路。而今这位年近古稀的婆婆依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已还债3万余元,并仍坚持诚信为本,有一分钱就还一分钱。荣获“十大最美绵阳人”“安州区首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称号。
306.张玉林,男,汉族,1933年生,中共党员,广元市剑阁县元山镇广化村村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年修建烈士陵园,让英魂有归的诺言,他从50岁起30余年坚持修建、维护烈士陵园。他住进山里,不拿工资,不悔不弃,过着清贫拮据的生活,用节省下的每一分钱将附近的烈士墓陆续移迁于洞山,终于如愿以偿建成了洞山烈士陵园。他1959年入党,作为一名老党员,他默默无闻地把毕生的精力和时间,都付诸世人眼中的荒郊野外,最终促成了烈士陵园的建成和扩建,使这里成为剑阁感动无数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获“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307.陶德长,男,汉族,1951年12月生,中共党员,内江市资中县金李井镇世和村第二卫生室医生。他以德为长,诚信行医,是世和村村民的健康“守护神”。他放弃了留在部队当军医的机会,选择回到故乡卫生站行医,40多年来他救死扶伤,情系乡里,只要有他就有健康,就有微笑。他用药时尽量使用价格低疗效好的药,从不以次充好,努力为村民节省费用。只要病人需要,哪怕是大半夜,他也毫不犹豫地走数公里山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多年来,他还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义诊,送药上门,村民没钱他就垫支药费,每个月都为孤寡老人送药送衣,大山里留下了他的足迹,人们心里铭刻下了他的笑容和身影。
308.朱祥云,男,汉族,1974年11月生,乐山市犍为县玉屏乡楠木村村民。借债还钱感动八方,他被称为“诚信哥”。2013年春节,朱祥云不慎将14万元丢失,其中7万元是他和妻子曾荣芳两年来打工的积蓄,另外7万元是6位工友的工资。为了让工友们能够在春节前拿到打工的收入,朱祥云将自己的积蓄全部取出,又找亲戚朋友筹借了3万元,赶在过年前如数将钱交付给了工友们。朱家四代同堂,八张嘴吃饭,负担极重,然而他说“借债还工友们的钱,就是想让大家及时领到自己的血汗钱,过个快乐年。如果我不及时还工友们的钱,就是不讲良心,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荣获“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309.潘远香,女,汉族,1980年12月生,宜宾市屏山县犇犇肉牛养殖场场主。她下肢萎缩,徒手爬行,凭借超凡的毅力撑起一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基地。三岁时,她因为发高烧遭遇医疗事故,从此只能爬行,五岁时,她学着烧火煮猪食,高中毕业后她便开始创业。如今,潘远香的肉牛养殖场占地面积34754平方米,圈养肉牛100余头,职工12人,年收入1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残疾人23人发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0000元以上。她用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共同致富。荣获“四川省自强模范”“宜宾市道德模范”“宜宾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在身边先进人物”“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等称号。
310.余兴贵,男,汉族,1951年3月生,广安市华蓥市阳和镇偏岩子村村民。“诚信老爹”余兴贵用漫长的15年时间偿还了儿子欠下的19.95万元债务,用诚信行为讲诉了一个新时代“子债父还”的动人故事。2001年,年仅28岁的余斌因患胃癌去世,留下没有与多位债权人写过欠条的19.95万元债务和年幼的孩子。当时,年近半百的余兴贵和罹患多种疾病的老伴悲痛之余,决定承担起儿子的债务。看到余家老两口有病在身且带着年幼的孙女,很多债主均表示不要他还债了。可余兴贵凭着坚强的毅力和诚信做人的理念,靠发展生猪养殖以及一家人省吃俭用,终于在2017年清偿了所有债务,他诚实守信的风骨与品格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推崇和好评。
311.吴传全,男,汉族,1954年11月生,中共党员,达州市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支部书记。从县级领导岗位上退休后,花甲之年的他,背负村民的重托,回到养育他的故土成为一名村官,为乡亲们搞建设、谋福利,他立下誓言“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彻底摘掉花石岩村的穷帽子”。在他的带领下,花石岩村支两委科学分析经济发展瓶颈,有效提出破解方法,带领全村上下创业兴村、致富增富、脱贫奔康。截至2016年,花石岩村已有8户31人脱贫,剩余的71户229名贫困人口到2017年将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吴传全让原来的贫困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秦巴生态农业观光村和秦巴民俗文化旅游村。荣获“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12.刘兴碧,女,汉族,1954年4月生,达州市万源市太平镇新华社区居民。刘兴碧丈夫去世、儿子吸毒,昔日保姆牟昌琼见她孤苦无依,便将她接到家中,共同生活让她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09年,牟昌琼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费要1400多元,牟昌琼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刘兴碧毅然担负起了照顾牟昌琼及其未成年女儿的重任。她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为其治病,然而工资与昂贵的医疗费相比就是杯水车薪,刘兴碧开始捡拾垃圾筹钱。她9年如一日,每天起早贪黑捡拾垃圾,不为身患糖尿病的自己,只为给生命垂危的牟昌琼筹钱治病。荣获“达州市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称号。
313.陈彬,男,汉族,1972年3月生,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倡导“良心食品”,诚信兴业,按照传统方式生产通江银耳,重塑通江银耳品牌。他致力于发展通江县“两耳一菇”特色农产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建立起严格的技术规范;产品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展品金奖”、第三届中国·通江银耳节“银耳之王”称号,成为巴中市区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适”椴木耳菇类产品的标准制定者。他带动12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银耳种植,并全部实现脱贫。带动3000余户群众种植椴木银耳,户均实现增收3万余元。荣获“巴中十大杰出人物”“巴中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称号,当选为巴中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14.宋克成,男,汉族,1930年5月生,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村民。身为宋家第十三代守墓人,宋克成继承家族八百年的传统,为南宋丞相、著名抗金名将虞允文守墓,坚守着“宋氏不绝,守墓不止”的誓言。宋克成6岁时父亲去世,从那时起母亲就接替父亲成了守墓人,他从母亲手中接过看守陵墓的担子后,一守就是65年。宋氏家族的守墓史要追溯到公元1178年,宋孝宗下诏指派宋氏家族开始负责守墓。2011年,宋克成和妻子李正南将守墓的任务传给了小儿子宋健彬,守墓的传统正式延续到第十四代。目前,这座墓也成为了仁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游客和学生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荣获“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眉山好人”等称号。
315.孙传辉,男,汉族,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资阳市宰山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宰山嘴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联合社理事长。30年来,他专注于无公害蔬菜种植,建立了无公害试验示范园区,对种植户许下“随行就市,保底回收”的承诺,带动3个县(市、区)30个镇乡89个村发展蔬菜产业,解决了近200名农民在园区就业,帮助1.6万农户种菜致富,农户因此户均增收4000余元。孙传辉说:“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他诚信经营,助人为乐的事迹在群众中广为传颂,种植户一提到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纷纷赞赏。荣获“资阳市劳动模范”“雁江区首届杰出人才”“雁江区第二、三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农村人才”“四川好人”等称号。
316.周强,男,汉族,1986年8月生,中共党员,阿坝州九寨沟县小石头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在创业实践中坚持信守契约、真诚待人,即使遇到困难,也决不失信于人。2014年,周强和他的创业团队在彭丰村花椒地创立“天堂口民俗风情街”项目,在与入驻商户签合同的时候,周强定了个“三不租”原则,即:“卖假货的不租、高价宰客的不租、缺斤短两的不租”。如今,“天堂口”已经成为九寨沟景区之外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游客络绎不绝,商家抢着入驻。2015年10月,天堂口走进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展出期间得到广泛的赞誉和好评。荣获“阿坝州青年创业先锋”“九寨沟县身边好人”等称号。
317.尼玛,男,1947年5月生,藏族,生前系甘孜州雅江县西俄洛乡汪堆村农牧民。一位 “编外”养路工,34年义务养护一条长达13公里的乡村公路,把生命和爱全部注入到这条道路,造福世人,他就是已逝去的尼玛老人。当年,他的新婚妻子在前往县城赶集的乡村路上遭遇车祸不幸丧生,当地村民也多次在这条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为了告慰亡妻、养护好路、减少车祸发生,尼玛暗自发誓终身不娶,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养护好路。在海拔4200米的雅江牛西卡高原,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牛西路上总有老人的身影。荣获“四川好人”“十大感动甘孜最美好人”“最美甘孜好人”等称号。
318.张家勋,男,汉族,1966年8月生,甘孜州色达县供排水公司工人。他扎根高原,17年如一日,先后抢修水管道7000余次,服务群众达5万余人次,被称为“高原最美水务人”。群众开玩笑说“唐朝有个打不死的程咬金,色达有个冻不死的张家勋”,因为气候原因,不管是管道冰冻堵塞,还是水管冻破,只要有求于他,他总是以最快速度抢通,废寝忘食。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战在用水服务第一线。他从不报怨,也从未向单位提过任何要求,更没向用户索要过任何财物,“冷得,饿得,诚信失不得”,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荣获“最美甘孜好人”“色达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319.阿都觉哈,男,彝族,1980年7月生,中共党员,雷波县拉咪乡阿合哈洛村党支部书记。他一言九鼎,许下“致富不忘乡亲”的承诺,在实际行动中给予兑现,以诚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由一个“外乡人”变成了贫困村的支部书记。只要群众遇到困难,他都尽力帮助解决,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为村里垫资修路、修桥、修学校。担任支部书记后,阿都觉哈积极实施彝家新寨建设,引导村民不等不靠,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他下定决心要办好教育,走村串户动员学生入学,协调资金4万元买下一间民房用作教室,协调县教科局解决了代课老师的指标。荣获“感动凉山十大人物”“学雷锋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320.国网四川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藏区共产党员突击队。在“新甘石”联网工程和“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中,他们承担着最艰巨的建设任务,将电网建在了雪山之巅,将电灯接进了牧民的帐篷。五年来,队员们坚守在全国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甘孜州石渠县,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工程竣工后,突击队继续驻守在高原,为藏区电网输智造血,促进了藏区发展。同时,他们参与建设1所爱心希望小学和2个青少年活动中心,长期资助2名家庭贫困的藏区孩子完成学业。党员突击队薪火以继、传承接力,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电亮藏区”的庄重承诺。
四、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
401.梁益建,男,汉族,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他用孜孜不倦的“大医精诚”精神实现在极重度脊柱矫形领域禁区的不断突破,用自己的大爱情怀和精妙技艺书写了医务工作者忠于信仰、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为无数“低头”病患开启了他们的“抬头人生”。梁益建先后参与 “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了上千名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为让贫困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除了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患者捐钱,四处化缘。荣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中国医师奖”“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第四届成都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402.姚庆英,女,汉族,1964年1月生,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支部书记。自担任两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把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村支两委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两推一选、目标选人”,广开渠道招贤纳才,带领村支两委干部深化产改成果运用,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现代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她积极多方筹措资金,打造“两河逸园”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两河村已从过去的“穷村”“弱村”变成如今的幸福美丽新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33150元。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403.邹德才,男,汉族,1964年生,生前系自贡市荣县铁厂镇山王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11月26日,在处置铁厂镇山王村九组山崖垮塌事故时,被突发滚石砸中不幸身亡。邹德才1998年起在村上任职,2013年12月担任山王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以“公司+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山王村发展乡村旅游。2013年,山王村人均纯收入只有7152元,邹德才制定出“茶叶基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动员全村250余户村民种植优质茶叶。他担任村支书三年,13公里村组道路实现晴通雨通,3公里村道浇筑成水泥路面,21户村民农房通过实施新农村项目旧貌换新颜,两届茶文化旅游节在村举办。2015年年底,村民人均收入达12235元。连续7年荣获“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404.蔡松松,男,汉族,1985年8月生,中共党员,二级警司,生前系泸州市泸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派驻石桥派出所民警。蔡松松从警7年间,一直默默奉献在基层公安工作战线上,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从不犹豫退缩。2017年1月24日中午,两名儿童在玄滩镇幸福水库不慎落水,正准备与家人团年的蔡松松听闻群众呼救后义无反顾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施救,拼尽全力将两名儿童托举交给岸边帮助的群众,而自己终因体力不支,不幸牺牲,年仅31岁。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四川好人”等称号。先后记嘉奖三次、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学员、优秀公务员。
405.游洪建,男,汉族,1973年6月生,中共党员,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制中心钳工班班长、钳工高级技师、公司首席技师。他主持重大技术革新13/项次,参与重要技改活动39项/次,设计自制工装夹具100余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多个项目获得省、部、国家级优秀成果。他所领办的“游洪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并获准为国家级与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公司军工生产战线的技能带头人,他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在某自主研制项目生产中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推进了国防军工产品的技术进步。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感动绵阳十大人物”等称号。
406.何冰,男,汉族,1957年1月生,中共党员,广元市青川县康复医院职工。自1976年到青川县康复村(外界称麻风村)工作,精心照料麻风病人,扎根康复村迄今已41年。他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悉心照料,只为病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一些。几十年来,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何冰依旧坚守在村里,默默地为病人们做着“后勤部长”。城里多家单位想调他去工作,都被他婉拒:“离开他们(村里的老人),我不习惯。”在他的不懈坚持下,村里的病人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观,解决了用电、用水问题,柏油路直通村口,病人们住上了新房。荣获“感动广元十大人物”“中国好人”等称号。
407.陈国淑,女,汉族,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遂宁市蓬溪县公安局芝溪派出所教导员。从警18年来,陈国淑访农家,做心系群众的“贴心人”;进校园,做关爱未来的“警察妈妈”;亮利剑,成守护一方的“花木兰”。2013年3月,央视12频道《天网》栏目以《警营中的女队长》对她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她先后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全省十佳刑警”;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雄模范”“遂宁市道德模范”等称号。并在北京市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
408.卢雄英,女,汉族,1965年9月生,生前系乐山市犍为县清溪高中教师。任教28年,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卢老师多次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她心中没有差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漏评任何一份作业。2016年高考来临之前,她突发脑溢血病逝。生前医生建议住院,被她拒绝,她说“我还有一帮娃儿要带”。离世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及人民网等国内数十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大量刊载她的事迹,感动无数人。荣获“乐山市优秀教师”“乐山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409.硕忍巴巴,男,彝族,1955年9月生,中共党员,乐山市马边县高卓营小学西泥沟村小退休教师。为彝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35年,燃烧了青春。他教学方法得当,因材施教,重视辅导“后进生”,教学成绩优秀,连续从事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达11年之久。他爱生如子,常为特困学生垫支学杂费,动员流失学生返校;他以校为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融入自己的生活,把学校看成自己生命中的部分去经营。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的彝乡娃走出大山。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中国好人”称号。
410.熊永伦,男,苗族,1953年11月生,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小寨村小退休教师,现为村小校外辅导员。他40年如一日坚守偏远村小服务苗乡教育,致力创新普及和传承苗族艺术文化,守护着山里孩子的民族艺术希望。自1976年参加工作以来,熊永伦一直把传承苗族文化,培育苗乡未来栋梁作为己任。他创设生动有趣的“苗家乐”第二课堂,将苗家的音乐、舞蹈艺术融入课堂教学和课余文化活动,成功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创新实施。现在他虽已退休,但仍坚守在工作岗位,并带领女儿女婿一起传递苗族文化。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优秀教师”“四川好人”等称号。
411.岳自力,男,汉族,1965年6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南江县地方税务局第八税务所税管员。身患晚期肝硬化、左肾坏死、腰椎结核等严重疾病,患病13年、手术15次,医院9次下达病危通知,至今8颗钢钉铆在肋骨上。十多年间,除法定节假日和因病住院外,他坚持出全勤,主动放弃13个公休假。家庭经济拮据,欠债20多万元,却从不向组织伸手。多年来,处理税收业务100多万件,征收税款上亿元,工作保证“零差错”。他对抗病魔永不言败,对待生命永不放弃,对待工作永葆热情,用有限的生命坚守着深爱的事业。荣获巴中市“十佳税官”称号。
412.冉雪梅,女,汉族,1981年1月生,中共党员,雅安市人民医院内系二党支部书记、儿科副护士长。面对危重患儿及穿刺治疗难度较大的患儿,她总能一针成功穿刺,被患者家属亲切地称为“冉一针”;她专门建立QQ群,指导家长们呵护宝贝健康成长,赢得了广大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和信赖。 (下转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