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胡冀兰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更新、更大的挑战,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如何让这些变化更好地适应发展是关键,而这也就给国企经营管理者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的要求,否则,企业的一切改革和发展都将半途而废。
把脉问诊,厘清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在新常态要求下对比来看,当前,一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和薄弱环节。
比如,一些企业政工干部与经营管理干部调动岗位交流少,造成了政工人员岗位固化,年龄结构老化,思想观念保守,工作方法传统,内容比较空洞;主动接受新事物,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意愿不强、能力不够。一些领导在思想认识上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些误区,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更多地考虑了行政干部的配置,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专业要求,放松了政工干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进而导致了政工干部工作水平参差不齐。
提高认识,认清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国有企业要创造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提高认识,认清新常态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一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日趋复杂化,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包容性。必须看到,当前,国有企业员工队伍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员工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需求呈现独立、多样、多变新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这些变化而不断改变方式和方法,对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文化不仅要给予充分的珍重、包容,还要高度重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引领其朝着有利于先进企业建设的方向发展。
二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人们获取和传播的信息渠道拓宽,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更具开放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互联网发展也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可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人的因素是实现企业发展创新的关键因素,新常态下,企业发展要依靠人才,尊重人才,凝聚大量的创新人才,因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同时,职工利益诉求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不同层次的人员关注点不同,部分员工在知识储备结构变化、竞争上岗这些方面心理准备不足,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创新形式,不断丰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
面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特点,笔者认为,相关人员应在紧密结合企业经营实际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从而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首先,要构建新常态下大政工格局。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支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业务技术干部和党团员广泛参与的大政工机制。建立综合治理预警与反馈机制,重视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机制,把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纳入述职内容,接受职工群众的评议监督,同时完善奖惩机制,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培育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搭建参与平台,开展诸如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岗位学习、廉洁经营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员工树立关爱企业、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我的责任意识,进而营造出干事、干净的企业环境和廉洁从业的文化氛围。
同时,要体现新常态下企业对员工的关怀。要引导员工处理好家庭与企业的关系,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员工的“动情点”。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五必访、五必谈”。“五必访”就是员工伤病住院必访,员工家庭出现重大纠纷必访,员工思想有压力有情绪必访(尤其对落后员工),员工生活及家庭遇特殊困难必访,员工为企业、社会作出特殊贡献必访。“五必谈”就是员工对领导有意见必谈,员工生活有困难必谈,员工工作不顺心必谈,员工有压力有情绪必谈,员工岗位调整变动必谈。只有做到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才能帮助员工在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思想上解扣、情绪上解闷,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使员工有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
最后,要创新新常态下的领导方式。企业党组织要积极为政工人员学习政治理论、企业文化、经济管理、现代技能等知识创造条件,提高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政工人员自身要不断学习提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调研能力;要深入企业一线,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员工的服务工作,了解员工的感知和期望,及时帮助和排解员工遇到的困难,从而促进企业凝聚力和同心力的不断增强。
(作者单位:四川省开江县自来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