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 “工匠精神”
于炳绅
       笔者曾在工厂待过多年,亲身感受到了车间里那些凭着一代代口传心授、刻苦钻研,或通过自己耳濡目染、虚心请教包括悄悄偷艺,以及经过专业进修而掌握着过硬技艺的能工巧匠们,在相应测量器具及图纸的配合,加上自己的眼睛、手感、灵性和勤奋,完成了许多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和技术创新改革项目,不愧为名副其实的技术骨干、栋梁之才。
  比如那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小于一根头发丝十分之一甚至更小公差范围内精度,或要求严格精密的对称度、锥度、硬度等工件,到了他们手里,几乎统统都不在话下。也许有人会说,那是靠着精密仪器或精密机床完成的,光凭着人手未必能干成。其实不然,如果在工厂里干久了就会知道,车间里的那套功夫,可不仅仅是靠机床就能解决的,比如刀具的修磨,夹具的配制,精密度的调整,角度的调节,材料的选择,温度和时间的掌握,加工量的分配,看似不经意间的手法等,许多都是靠灵性、手感、耐心、胆量和经验完成的。
  当然,对于一般的生产任务而言,普通的工人只要经过训练,按照图纸要求精心加工,靠着车、钳、铣、刨、磨床、热处理等就能完成。但如果遇到稍微有些难度,或有些刁钻的零部件产品,那可就考验加工操作者的能力了。
  然而,更重要的并不是偶尔或流水作业式的任务加工,而是长期养成的那种谦虚谨慎、认真揣摩、精益求精的朴素精神和务实态度!
  曾经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家工厂购买了当时相对先进一些的机床,谁知跟随而来的技术人员调试加工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达不到标准要求。最后,还是本土人员凭着多年的经验、踏实的态度和聪明才智,不但圆满解决了问题,还节省了大量的材料和时间。
  这是什么?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若没有长期以来的经验积累,没有踏实肯干、刻苦攻关的精神,显然也只能是跟在别人后边蹒跚学步甚至低三下四做乞求状,还提什么解决难题?
  所以,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科技怎样发展,那种勤恳务实、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朴素进取、爱岗敬业、敢于承担重任的“工匠精神”永远都不能丢!
当前:B3(2017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