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校沟通纠正“熊孩子”
湖北省谷城县紫金镇中心学校 张丽丽
生无定类,教无定法。不是某种科学的方法对每个学生都起作用。在教师工作中,的确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揪心的事感到棘手,有时遭遇僵局。以前,班上有个学生——我暂且叫他小明吧——极不守纪律,贪玩逃学,打架说谎……简直就是一个“熊孩子”。更令人头疼的是,他身边还有四五个“小跟班”,今天他约一个出去上两天网,明天他找俩人去跟别人打一架。在我再三使用耐心谈话、启迪教育、用情感化的“上乘之法”都无法使这个“浪子”回头的时候,我不得不采取了“下下策”:分别与那几个“小跟班”谈话,让他们不要与他“鬼混”。
当晚,小明的妈妈就找到学校里来了,话语里带着怒气:“我的孩子又不是罪犯,为何不能让别的孩子和他玩?”我首先向小明的妈妈道了歉,说这一举措可能会伤了小明的自尊心,我也不确定这种方法能“治”好小明的那些毛病。迫不得已这么做,希望能得到她的谅解。他妈妈的怒气渐渐消了。我详细跟她解释,这样做,一是让小明在班级里捣蛋没有“帮凶”,使影响最小化;二是他违反纪律,你越制止,他越觉得刺激,这就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小团伙”解散之后,他就会渐渐融入到这个班的大集体之中的。 最后,我说,转化这个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她能支持和配合老师的计划。我们交流了一个多小时,走的时候,小明妈妈的脸上也有了些笑容。
一个多月过去了,小明逐渐地按时到校,也比较守纪律了;两个多月后,小明的妈妈打电话来说,小明在家里居然开始做作业了!谢谢老师!
放下电话,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校沟通不畅或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措施不理解、不配合时,一方面容易产生矛盾,互相抱怨,一方面使教学效果、教育氛围营造大打折扣。所以加强家校沟通非常必要。当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是真诚关爱、理性指导、实质帮助时,就会对学校、老师更加信任,主动合作。老师和家长加强沟通也不难——一个电话、一次家访、一封信、家长来校时进行交流,都是为了孩子好,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