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合的情境中阅读
唐宝民
一直固执地认为,不同类型的书,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才能读出韵味来;只有在适合的情境中读书,才能品味出作品的真谛。
清代文学家哈斯宝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为了表达对这部伟大作品的敬意,他在自己所著的《新译红楼梦》中强调说:“要特说一句,后日锦绣肺腑的贤哲之士读此《红楼梦》,案头必备高香清茶才允许开读。”哈斯宝在这里所强调的,其实就是读《红楼梦》的情境,在高香缭绕、清茶飘香的氛围中去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来。
文学前辈孙犁先生在《野味读书》中记述了自己在野外读书的趣味:“在大街的尽头,有一片小树林,每逢集日,卖旧纸的小贩,把推着的独轮车停靠在一棵大柳树下,坐在地上吸烟。纸堆里有些破旧书。有一次,我买到两本《孽海花》,是原版书,只花了很少的钱。我随即坐在树下读起来,直到现在,还感到其味无穷。”许多人以为,必须在书房里正襟危坐,那才叫读书;其实,像孙犁先生这样在充满野性的情境中阅读,会更有一番情趣,孙犁先生因此感叹道:“我对野味读书的印象深刻,觉得乐趣也最大。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大富大贵,说穿了,意思并不大。山林高卧,一卷在手,只要惠风和畅,没有雷阵雨,那滋味倒是不错的。”
近读张宗子先生的《往书记》,张宗子先生很喜欢《聊斋志异》,在他以为,对于《聊斋志异》,应该在这样的情境中阅读:“一直觉得,读《聊斋》最好是在阁楼上,没人,却还能听到下面的市声,光线不那么明亮,却能看见近处屋顶上的太阳。”接下来,张先生又谈了夜读的情境:“夏夜在大院子里纳凉,地上泼了水,小草小花都咝咝地缓过气来,从池塘边吹过一阵阵细风,人斜伸在竹躺椅上,借着楼里泻出的灯光费力地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因为在少年时代,我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这种感受至今仍使我难忘。
在适合的情境中阅读,真的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