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追梦人
——农民工系列调查(一)
本报记者 杨文娟 实习记者 李林晅

肖芳在工作中

新闻提示:

    农民工群体的变化,是中国城乡变化的最独特观察窗口,他们在奋斗中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变化。农民工,这个由时代铸造的词汇,正在散发出愈发强烈醒目的亮光,照耀着农民工群体心中的希望,也承载着新时代中国奔向民族复兴梦想的力量。近日,记者多方走访,与几代农民工面对面,力图记录几十年间中国农民工追梦圆梦、与时代共同进步的燃情故事。

 

    他们心怀梦想,舍弃土地,来到陌生的城市,希望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挣得幸福未来;

    他们劳碌奔波,负重前行,以其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为城市的发展、祖国的富强燃烧青春;

    他们有的融入了异乡,有的返回了故土,有的依然漂泊在城市边缘,但奋斗的脚步,从未止息。

    他们是平凡的追梦人,他们有一个独特的称谓——农民工。

 


付开茂在自己的家电实体店中忙活

     A 出发

    1988年初春,在从四川成都开往广东东莞的一辆绿皮火车上,王红琼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飞掠而过的一景一物,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她的家在成都金堂县竹篙镇。这是她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往东莞的一家皮具厂做工。

    在东莞这个离家1600公里的陌生城市,为了赚钱养家,王红琼每天和面前的缝纫机“亲密合作”,在车间里没日没夜地加班,坐到全身僵硬屁股发麻。这一坐,就是18年。“很辛苦,尤其在闷热的夏天,实在太难熬了。”回忆往昔,王红琼颇有些感慨,“但每一次将工资拿到手的那一刻,心里会有满足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奔向城市,成为了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第一代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专业工作技能缺乏,对工作不挑剔,干的是城市里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

    2009年,成都龙泉驿区柏合镇二河村22岁的付开茂同样坐上了从成都到东莞的火车。他的目的地是东莞一家电子企业。

    在这里,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装配电子元器件。这份工作与他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对口,但当地气候的湿热、工作的单调和枯燥都让他难以忍受。只待了一个半月,付开茂就又回到了家乡务工。内勤、焊接工、数控人员、销售员……几年来,付开茂在各行各业打工,积累了不少经验,“趁年轻,多学些技术,多提升自己。”付开茂说。

    数十年岁月里,像王红琼、付开茂一样,几代农民工走出家门、奔向城市,从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到“离土又离乡,进城进工厂”,从“养家糊口”到“提升自我”,农民工群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工发展进入了“提升技能、融入城市”的市民化新阶段,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趋势;新生代农民工中超半数为80后。


裴忠富和他的果园

    B 逐梦

    几十年来,农民工用勤劳的双手、辛劳的付出,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让农民工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政府和社会致力于保障并增进农民工的福祉,让农民工群体的逐梦之旅逐渐走上“快车道”。

    4月22日,龙泉驿区柏合镇某家电实体店内人头攒动,付开茂忙着向顾客介绍商品:“我们可以为您免费配送到家,商品半年包换,价格比网上更实惠!”

    2017年,在打工8年后,得益于政府的资助和政策扶持,付开茂的第一家家电实体店顺利落户柏合镇。如今,付开茂已经开了两家店,结了婚,有了孩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进入21世纪,农民工群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民工表述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展了维护农民工就业权益和改善就业环境的专项工作;200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系统提出关于农民工工资、公共服务、权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服务措施;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具体提出关于农民工就业创业、社会融合、劳动保障权益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服务措施……

    王红琼也是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政策措施的受益者。在异乡打拼了18年后,她回乡创业,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制衣厂。“创业之初,政府在税收减免、房租补贴、创业贷款等方面,给了我很大优惠。” 王红琼告诉记者,“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政府的扶持,让我寻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如今,王红琼还清了所有贷款,工厂员工发展到了70多名。

    与王红琼一样,从小家境贫寒,17岁就外出务工的裴忠富,也是在不断的奔跑中,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实现了从“农民工”到“农民企业家”的转变。

    尽管创业初期十分艰辛,但凭借着一股不怕输的劲儿,裴忠富不仅成为了水果种植的专家,还成立了宗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这些年,裴忠富的合作社服务范围多达十几个省区,包括湖南、贵州、新疆、西藏、山东等地,服务果树林达20余万公顷,服务果农70余万人次。“合作社现在经营状况不错,我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裴忠富笑着说。

    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设计,为农民工开辟梦想成真的道路,各地仍然在努力:新疆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着力提高农民工创业成功率;山东出台20条新政策新措施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向农民工成功创业人士提供创业政策支持;河南省焦作市挂牌运行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一次办妥”服务大厅……

    2018年,四川省印发《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明确要通过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优化农民工社保服务以及注重农民工维权救助等,为农民工的就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让包括裴忠富、付开茂在内的农民工群体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还让他们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王红琼和她工厂里的员工在一起

    C 前路

    4月25日,“非常梦想”——四川省第三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颁奖晚会在四川省歌舞剧院举行。台下,获得美术类三等奖的邹兴义告诉记者:“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画家。”

    2003年,24岁的邹兴义离开老家绵竹市拱星镇高柏村,一边四处打工,一边自学读完大专课程。今年,他报考了四川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本科课程,准备攻读美术教育专业。“我还想去考研究生。多年来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绘画技巧,但是专业的学习能填补我在美术理论方面的缺陷。”邹兴义告诉记者。

    同邹兴义一样,从偏远山区来到成都追梦的90后地铁女司机肖芳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近年来,肖芳已经相继完成西南交通大学自学大专课程和本科课程,考取了中级地铁司机证,成为了地铁电客车组长。下一步,她的目标是考取高级地铁司机证,成为电客车队长,争取安全行驶里程突破20万公里,全力保障乘客安全。

    对于返乡创业的王红琼和裴忠富而言,尽管他们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心中梦想的彼岸依然还未达到。

    “我希望能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姐妹回乡就近就业,让家乡的留守儿童少一些。”王红琼说。

    裴忠富则希望能总结出更多省工有效的技术方法,带领更多贫困山区的农民种果树致富,持续增收。“只要农民有需要,我都乐意去帮一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立足岗位、艰苦奋斗,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随着国家、省市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好,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状况也得到极大改善。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让农民工充分地发挥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为农村经济繁荣、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作出卓越贡献。

当前:1版(2019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