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斜坡”
张念龙

    自女儿出生后,我和妻子就十分关注她的成长,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她也能赢在起跑线上。我是一名老师,所以跟她唠嗑的时候就经常说一些成语之类的,遇到什么事情也喜欢用老师的口吻来教育她。妻子是搞音乐的,她跟女儿玩的时候也总是放一些高雅的音乐给女儿听。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女儿对我们所做的并不感兴趣。我们一厢情愿地做,她却自顾自地玩她的,有时还会哭上一两声,似乎表示抗议。

    妻子的表姐是大学老师,她的女儿乖巧懂事,我们觉得她在育儿方面比我们有经验。于是,上周末我和妻子就去拜访了她。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跟她说了,她很是惊讶。她说:“这样不行,你们这种强加硬灌式的做法太高、太大、太空、太难,这么小的孩子哪里能接受得了,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你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你们想想,咱们小的时候不是也爱看动画片和童话吗?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给她搭个‘斜坡’,让她自己慢慢往上爬。”

    后来,我们换了方式和女儿交流,我也不“高大上”地给女儿讲成语、典故什么的了,也尽量克制自己不再用老师的口吻来教育她。我开始用温柔的声音给她讲《三个小猪盖新房》的故事,讲的时候还不时地帮女儿做做抚触,拍拍胳膊,抬抬小腿。女儿虽然听不懂,但我明显地感觉到,她和我的交流越来越多了,小嘴“啊啊啊”地喊,一边喊着一边蹬着小腿儿,看上去开心极了。

    妻子也是,在放些轻音乐之后,再放几首孩子们都喜欢的儿歌,放歌的同时,妻子也用童音左摇右晃地跟着一起唱。有一天,我们发现,女儿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嘴嘟得高高的、脸红红的,“啊啊啊”地喊个不停,很是着急的样子。我知道这是她和我们互动时着急的一种表现。

    孩子即便还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她也有适合自身成长的方式。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强加硬灌不一定会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给孩子搭的台阶太高,孩子迈起来费劲,难度大了,就不想去迈了。真正会教育的父母要懂得教育的“斜坡”理论,孩子沿着斜坡一点一点向上爬,是不是就轻松多了?孩子不累,父母不也轻松吗?

当前:6版(2019年09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