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比同龄孩子晚、口齿不清、结结巴巴的情况在儿童中很常见。有的家长因此感到焦虑,也有的家长认为“等孩子长大些自然就会好”。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康复科主任徐开寿教授介绍,绝大部分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在一岁半到两岁,孩子一般在两岁后,说话会相对比较流利。儿童常见的说话问题包括说话晚、口齿不清、口吃结巴,在医学上分别称为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语流障碍,这些都属于儿童言语—语言障碍。徐开寿介绍,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孩子本身的生理因素和外在因素。比如孩子本身的脑结构问题、听力问题、视力问题、唇腭裂等,外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养育方式等。处理方式和造成问题的不同原因有关。
孩子说话晚是表象
背后原因分三种情况
很多人把孩子说话晚归结为“贵人语迟”,实际上语言发育迟缓是个表象,孩子的语言发育和智力、听力直接相关,针对说话晚,有三种情况要仔细分辨:一是本身智力发育正常、听力正常,只需要等理解能力慢慢提高,静待语言爆发期即可;另一种是既说不出来,理解力又比较差,说明孩子精神发育落后或者有听力方面的障碍。徐开寿介绍,语言发育迟缓是精神发育迟缓的常见症状,除此之外,有认知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症状。第三种是说得不好、理解不好,与人情感交流也较为缺乏,则要考虑是否有孤独症的可能。
口齿不清
大部分是功能性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说话不清晰,是否需要治疗?实际上,一定要首先辨别是什么问题。”徐开寿说,孩子说话口齿不清晰也分情况。一些脑瘫、脑外伤、脑肿瘤的孩子,口腔周围肌肉协调不好,说话时容易口齿不清、流口水,称为运动性构音障碍。而腭裂、面瘫、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等会导致器质性构音障碍。
口吃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语言问题,医学上称为语流障碍,表现为说话频率、强度受到影响,说话重复、延长或者中断,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早期,两岁到五岁是高峰期,男性偏多,大约有75%的儿童会在两三年内自然恢复,有大约1%会持续到成人。
徐开寿介绍,口吃的成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抚养方式等。“临床上观察到,在家长慢声细语的家庭里,口吃的孩子比较少。”
不同语言障碍类型
都有针对性训练
徐开寿介绍,由于儿童语言能力和智力发育关系密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开设了“语智同行”门诊,通过相关量表的快速筛查、常规检查、言语功能评定等专项测试、听力等辅助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孩子的疾病方向、发育水平、疾病状况以及程度。对于语言障碍由其它疾病引起的孩子,会转介到相应专科就诊,解决原发疾病问题后再进行语言康复;对于属于康复科治疗范畴的孩子,则由语言治疗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和家庭练习指导。
比如,对于精神发育迟缓导致语言能力差的孩子,通过匹配游戏、图片词汇巩固练习等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对于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孩子,进行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通过语言治疗掌握到正确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后,在家多加练习,纠正相对容易;对于口吃的孩子,语言治疗师会选择一些有韵律和节奏的文章进行带读,或者让孩子跟着节拍器一起控制语速齐读,也会指导家长在抚养时要减轻过分期望、减少压力。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等无创的脑刺激技术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对治疗语言障碍也有一定的作用。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