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面子比文明 节俭办席得人心
——昆明治理农村陋习见成效
李双双 崔志超

    最近,中央农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而在祖国西南,一阵阵文明乡风已经拂过云南昆明,从移风易俗“六大行动”到《昆明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昆明已经构建出一套长效治理农村陋习、构筑文明新乡风的有效体系。

    曾 经

    明知坑也要跳 伤钱挣面子

    从昆禄公路的主路下来,沿着“陡坡村”的牌坊往里走,就是五华区西翥街道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的陡坡社区。一幢幢充满白族风情的民居错落有致,背后青山环绕,村里的各处照壁上,写着“兄弟无争互忍让,父母面前心喜欢,衣食供奉温言谈,面带笑容恭敬前……”

    “我们把《三字经》《弟子规》的精华及相关释义写到了村里的照壁、白墙上,社区居民抬头就能看见,一次两次可能记不住,但时间长了,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就会慢慢印刻在他们心里,成为他们做人做事的一个准则标杆。”陡坡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绍米介绍。

    如今的陡坡社区,虽然面积不大,但环境好,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其实,生于斯长于斯的杨绍米也没想过,陡坡会有变成“世外桃源”的一天。

    “以前的陡坡,就是一个传统农村,人均耕地少,大家都很穷。经济不行,村容村貌也不行,到处都是柴堆、粪堆、垃圾堆,脏乱差。”杨绍米回忆,不但穷,那时候的陡坡还存在不少陋习。“譬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过年吃杀猪饭请客不论亲疏,只要认识的人都请,杀头猪、宰只羊,再买买烟酒,让本就不富裕的陡坡人经济负担更重了。”

    后来,随着西北绕城高速的修建、乡村旅游的发展,陡坡人逐渐富了起来。富起来的陡坡人,依旧还有着好面子、爱请客、大操大办的习俗。“虽然花销令人心疼,但想想大家都这么做,要是我不做的话,岂不是说我过得不如别个?这样面子上过不去啊。”陡坡社区的一位居民说。

    在高新区马金铺大营社区,也存在类似的农村陋习。“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家中老人走了,回来办白事的时候,会以办了多大规模、请了多少客,来攀比谁有孝心、谁有钱。虽然社区都在引导,但确实还存在这些陋习。”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在昆明部分农村地区,纸人、纸马、纸彩电、纸家具都已过时,祭祀时烧“豪宅”“豪车”“手机”屡见不鲜。

   改 变

    村看村户看户 群众看干部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农村陈规陋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化、不断固化的过程,有一定的反复性、顽固性。

    如何才能治理农村陋习?

    以陡坡社区为例。2015年11月,一张公告张贴到社区及各居民小组的公告栏。公告里写着“辖区内盛行亲朋好友探访、问候患病住院病人,患者出院后需要摆酒席宴请探访的亲朋好友,以表示感谢之情。这种活动是典型的陋习,患者旧伤还未愈,又增加了新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自公告公布后,请全体村民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不再组织答谢宴席。”

    看到这份公告,西尖居民小组的居民吕云富打心眼里觉得,社区这事儿办得既麻利又得人心。

    就在两个多月前,家庭条件一般的吕云富去住了个院,“其实只是小病,但探病的村民来了好几拨,几乎一个村的都来了,为了感谢来探望我的人,出院后我就请大家吃饭,看病用了两三千元,但请客吃饭的钱,远超这个数。一方面是觉得要感谢大家,但另一方面,确实压力有点大。后来我去社区的时候说起这个事情,没想到社区很快就出了这个公告,可以说是帮大家解决了一个不好开口的问题。”吕云富说。

    这个公告发布后,在社区党员干部带头下,这一陋习慢慢从陡坡社区消失了。

    党风政风跟乡风民风密不可分,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移风易俗中走在前头以身作则,至关重要。在陡坡村,李光荣就是一个“样板”。提起他,大家都竖大拇指,“有孝心、品性好、为人本分、又会挣钱”。在李家门头上,挂着“光荣之家”“十星级文明户”“共产党员户”“乡土人才”等由省、市、区、街道颁发的光荣牌。红白喜事怎么办、孝老爱亲怎么做、和睦邻里关系如何处,陡坡人都会自觉地向这户全村光荣牌最多的人家看齐。

    五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连峰认为,移风易俗,要发挥好乡村社会中关键群体的作用,更加注重农村党员特别是老党员的带头作用,以他们为中坚力量组建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使其成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重要辅助力量,制定和落实村规民约,使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己的事。

    持 久

    抓规划重创建 创长效机制

    真正美丽的乡村,不单单要有颜值,还要有气质。而美丽气质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

    今年4月,《昆明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设置22项指标、23项专栏目标和121项任务,突出昆明特色,体现昆明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排头兵的责任担当。

    今年5月,昆明出台《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农村延伸,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点100个。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镇,争创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文明村镇、最美家庭,到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比率达60%,乡镇级以上文明家庭比率达50%。

    建设文明乡风,要以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为支撑。为强化价值认同,昆明提出了不少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办法。《昆明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全面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实施新时代文明传习工程、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乡土文化,夯实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为抓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保障好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将昆明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云南样板,为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明观念、文明生活态度的树立,既需要教育引导,更需要群众参与。《昆明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工作方案》明确要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整治农村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文明理念,用蕴含优秀民俗、体现时代风尚的婚丧新文化取代旧陋习旧风俗。

 

当前:B1(2019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