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倾听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 朱志军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都以能说会道的“讲”师形象出现。当然,能说会道应该是教师基本的能力,但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会一味地讲,其教育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面对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多倾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学习,学习才能真正发生。课堂上用心倾听,教师转换的不仅是一种教学的应有姿态,更是切中教学本质、促进有效教学的必然诉求。

    那么,如何让教师的有效倾听在课堂上落地呢?

    一、关注个体

    滥竽充数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南郭先生之所以能蒙混那么久是因为齐宣王喜欢听合奏。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听乐师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一下子被打回原形。这里不是说教师将学生与乐师们等同,更不便将一些学生与南郭先生划等号,但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教师让学生课上发言(回答问题或讨论交流),要尽可能少的集体回答或自由回答,要尽可能多地指名回答、个体发言。集体、自由回答,有对有误,教师往往无法倾听到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之声,还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蒙混过关的惰性心理。教师随机倾听学生个体回答,可以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同一个问题,教师不妨倾听多名学生的回答,或纠错,或补充。关注个体也是面向全体,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的“包场”“垄断”现象。因为倾听的面要广,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剔除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力戒“满堂问”。

    二、学会等待

    在一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采访一个小朋友:“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小朋友说:“我要当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这时,场下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小朋友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主持人注视着这个小朋友,耐心地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小朋友说。

    主持人善于倾听,没有一问了之,懂得等待,没有妄下结论,因此才能真正地触及童心。等待,教师才能真正走近学生,才能真正发现学生,才能真正听懂学生。

    在日常课堂上,有一种现象似乎已司空见惯,这便是教师一提出问题、一抛出话题,即要求学生举手回答,丝毫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正在学习求知中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及时应答,要么是教师提问太浅显,要么学生回答太肤浅。请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如果没有充满爱的期待,又如何能倾听到学生“拔节”的声音?有效倾听,要保证时间,静心等待。“不着急,好好想一想。”“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应该成为教师课上的“口头禅”。

    三、善于容错

    细心的教师也许有这样的发现,那就是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能力也应该水涨船高,但与之不对称的是学生怕回答问题、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多,课上学生的“失语”现象越来越严重。

    究其原由,其中有学生不会回答的事实,也有学生害怕答错出丑的心理因素。如果再深究一番,恐怕与教师平时教学倾听得少、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训练得少有一定关系;与教师倾听中缺少容错姿态,学生回答错误时批评过多,打击了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一定关联。

    也许有教师要说,一个问题,与其让学生左一个回答、右一个回答而不着边际,还不如教师直接“讲清楚”、学生“听明白”来得“高效”。要知道,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只有在“摸爬滚打”中才能学会“独立行走”,他们的能力、素养不能完全依靠教师“讲”出来。学生课上出错是正常的。换句话说,学生的出错也正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保持最佳姿态倾听学生的错误,把错误作为难得的教学资源,启发、点拨、引导、鼓励学生,以同理心和学生一起找到打开问题的金钥匙。

    有效倾听,要尊重学生,不随意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当前:3版(2019年1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