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
朱铭(江苏)

    算起来,母亲离开我们已整整22个年头了。

    母亲一生目不识丁,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不怕不识字,就怕不识事”,这是她生前时常教诲我们的“老人言”,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深深地打下了烙印。作为子女,我们姐弟4人赶上了好时代,都能上学识字,但母亲的“就怕不识事”这5个字,包含了太多的人生告诫。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这句话更如同警钟长鸣,浸润和指引着我们一生必须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努力做到了忠诚、干净与担当。母亲虽一字不识,但她的人生智慧常常让我们惊叹。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非常匮乏与单一,大伙儿除了看电影还是看电影。当时我已在影剧院工作多年,发现剧院门前骑自行车来看电影的人十分多,在电影院寄存自行车小生意也特别的好。母亲表示,她想要去看自行车。我们全愣住了,母亲可是大字不识一个啊。母亲却很固执,一个劲儿鼓励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我们开始为母亲扫盲,从“1、2、3、4、5、6”开始教她识数字。

    母亲学习很努力,领悟力与记忆力也出奇地“神”。不到3天时间,我们就教会母亲认识数字1到50。为了考验母亲的记忆力,我们拿着写好的数字,不停地提问,母亲几乎对答如流。我们好奇问母亲到底是怎么记得数字的,母亲说,她是靠记数字的形状来学习的。如数字“6”与“9”的区别,就是“0”字倒过来上、下区分,“8”字就是上下两个“0”……我们不由得感叹:“母亲好伟大啊”。

    在影剧院门口寄存成排的自行车,必须得用硬纸剪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条形状,分别各写两个同样的数字,一张硬纸牌夹在自行车车龙头上,一张则给寄存的观众随身保存。电影散场后,要凭同样的号码牌才能取车。教会了母亲认识数字后,我们趁热打铁,鼓励母亲练习学写阿拉伯数字,好让母亲学以致用。我们准备了旧报纸、毛笔、墨汁等,让母亲方便学写字。起初,母亲拿起毛笔时手不停地颤抖,手上还沾满黑墨汁,写的数字东倒西歪。在我们不断地鼓励下,慢慢地,母亲的数字越写越工整。母亲终于走马上任,负责寄存、看管自行车,工作从没发生过差错。同时,由于母亲服务态度热情,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她接待寄存的车辆比其它寄存车辆的摊位多好多。

    记得母亲当年除了在影院前看管过自行车,还忙里偷闲做了“兼职”。每场电影之间总有间隔时间,母亲总是赶紧把存取自行车的事宜麻利地处理完,然后奔至影院内,熟练地从一排排观众席下,“拣”出观众观影喝饮料遗留的瓶瓶罐罐……一天下来,母亲的“战利品”卖给上门收废品的贩子,再来贴补家用。

    如今,我已年过半百,总是在回忆过往太多的人和事,但我回忆最多的就是我的母亲。善良、好学、勤俭……母亲,是我今生工作与生活的榜样。

 

当前:B3(2019年12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