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教育是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也是教育者的责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可说是为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广大乡村学校更应发挥优势,以劳动教育助力未来的农业人才培养。笔者曾在一个毕业季询问多名毕业生,将来选择在城市就业还是回到农村。学生一致选择在城市生活,而不愿留在农村。诚然,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必将转移到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有情怀的农业人才在广阔大地上施展拳脚。
农村的未来离不开人才,农业人才需要从小培养。笔者认为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讲好爱农课。学校要宣传优秀农业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介绍新农村的新变化。条件允许的话,不妨邀请农村种粮专业户、特色农业专业户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述他们的劳动体会和创业经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劳动,将农业生产视作光荣的事业。
组织参观活动。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就连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都有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这恰恰说明了学生逐渐与农业劳动脱离、对农村事物越来越陌生、故土情怀越来越淡薄。学校教育应补齐这项缺失,利用收种时节组织学生参观劳动过程,学习简单的农机知识,对农业现代化加深了解,进一步感知科技的力量,立志好好学习。
上好劳动实践课。学校要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如科学课中有关植物的教学内容,不妨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学习识别农作物,观察作物生长,了解田间管理知识,使教学更接地气。同时,更要组织学生参与田间劳动,在实干中体会劳动的不易,培养劳动光荣的观念,让爱农思想渗透心田。
树立成才理想。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是教育者的责任,国家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既需要高科技专家,也需要知识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学校在教育中,要坚持向学生宣传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科学规划。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畅想家乡的未来,描绘新农村的美丽蓝图,激发学生立志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将来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
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有情怀的新型劳动者,农村学校的劳动教育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