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罗小扇扑流萤
鲍海英(安徽)

    小时候,每到炎炎夏日,因为没有空调和电风扇,扇子就是我的常用之物。特别是到了夜晚,面对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们,总喜欢用扇子去扑,“轻罗小扇扑流萤”正是我童年夏夜的生动写照。

    扇子的历史特别悠久。在我国,史有“舜始造扇”之说,可见扇子起源之早。“扇”字从“羽”,可推测扇子最早是用鸟羽所做。除动物羽翼外,制扇的材料很广泛,造型也多种多样。古代有绢宫扇、象牙扇、玉版扇、檀香扇、竹簧扇等,但这些离普通百姓就远了,民间最常见的还是大蒲扇。

    民间不乏扇子的美谈。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见一卖扇老妪生意冷清,怪可怜的,就上前在她的扇上写起字来。老妪起初有些生气,王羲之笑道: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字,就可以卖个好价钱。果然,一见扇上是王羲之墨宝,众人纷纷抢购。如今绍兴东北隅有座“题扇桥”,便是这段佳话的遗迹。大文豪苏轼任职杭州时,见一位做扇匠人因无力偿还欠债而遭告,心生同情,于是叫其送来20把扇,在扇上挥毫泼墨,那人高举扇子沿街叫卖,很快便被高价买走,一举还清了债务。

    扇子在古典文学中也频频亮相。《水浒传》里有“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的民谣;《西游记》有孙悟空偷芭蕉扇的传奇;《红楼梦》有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之情节;《三国演义》则有羽扇不离手的诸葛亮指挥三军。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的名剧《桃花扇》中,诗扇是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定情物,该剧以赠扇、溅扇、画扇、寄扇和撕扇等情节,将两人的传奇爱情演绎得悲切动人。

    扇子很有女人缘,绢丝制成的精巧的圆形“纨扇”尤受古代贵族女性的青睐。杜牧《秋夕》诗中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所写的便是纨扇了。宋朝出现了折扇,后因明朝皇帝朱棣的偏爱,折扇大为流行,在扇上题诗作画渐成文人墨客的风尚。一把普通的折扇,经名家题诗作画,便身价飙升。明代才子唐伯虎擅长扇面书画,他为一幅描绘竹子的扇画配诗“东风撼地酒初醒,壁上篝澄短焰青。倒屣起来看竹影,清霜满瓦月中庭”,诗画合璧,相映成辉。近些年来,名家折扇书画行情看涨,动辄拍出几十万元的高价,其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均不容小觑。

    时光匆匆,日月如梭。“轻罗小扇扑流萤”虽早已成为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但在炎炎夏日,扇子仍是我离不开的“心头好”。

 

当前:4版(2020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