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清风徐徐吹 文明东区入画来
——第三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速写
王金萍 张浩

    当第一缕曙光穿透南北山间的薄雾,西宁迎来又一个温馨的清晨。7月18日,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第三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连日来,西宁城东区这座和谐、文明的幸福城区接受着实践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得以满足。城东区各族干部群众再一次挽起衣袖,以一系列文旅活动带动生产生活蓬勃、升腾。

    这一次,城东区彰显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初心。如何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品质开始。

    这一次,城东区践行的是奔向“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之路的使命。通过持久不懈的经济实践,不断增添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

    这一次,城东区凝聚的是助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合力。一直以来,城东区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稳流器”,各民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携手奋进,谱写团结进步的精彩华章。

    笔者在这一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旅盛宴中寻究最好的阐释。

    文化旅游撑起城市“新高地”

    7月18日清晨,新千国际广场上人头攒动,盛装舞蹈引人驻足,嘹亮歌声不绝于耳。受朋友邀请来青海游玩的南京游客吴晓飞一边为文艺表演喝彩,一边同众多观众一样掏出手机,对着舞台不停地拍照。

    这只是城东区此次文化旅游活动的一个开端。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特色美食‘搭台’,多彩文化‘唱戏’是活动特色。在近三个月时间里,网络直播带货节、精品文化艺术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河湟记忆·民俗文化展示等七个系列文旅活动将依次精彩亮相,呈现给大家一场文旅盛宴。”

    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文化为旅游提供丰富的内容产品,旅游则为文化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把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也才能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当下,西宁市城东区文化与旅游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个将城东区打造成青海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的良好契机。”

    在新千国际广场,设有一块网络直播带货区,不断吸引着群众的目光。城东区为助力全区受疫情影响的产业复工复产,搭建起网络直播间,邀请非遗传承人、农副产品厂家、旅行社负责人及“吃播”网红等,对非遗产品、农副产品、青海旅游精品路线进行网络直播带货。

    文创企业也通过活动搭建的文创空间,为游客带来青绣、手工藏毯特色文创产品,展示多彩的非遗和民俗文化,让市民游客在享受舌尖上的美食外,也享受到了富有多种文化特色的“精神美食”。

    城东区的每一处古迹,都在讲述着跨越时空的故事,每一处风景,也都蕴藏着属于这片土地和一方人的文化因子。网络直播带货节、精品文化艺术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河湟记忆·民俗文化展示……对于城东区来说,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无疑为城东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对于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绝非简单的“换个招牌”。如果“文化+旅游”只是简单相加,就会造成文化内容冰冷空洞、旅游体验千篇一律。城东区这一系列活动,从系统思维上、内容挖掘上、项目运营上,将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通过深度挖掘,讲好故事、谋好项目、做好产品,行之久远。

    美食节串起文明风景线

    “给我来碗酿皮。”“给我来几串烤肉!”……新千国际广场上,前来品尝美食的人们摩肩接踵,摊点周边的座椅上都坐满了人。前面的食客刚刚离开,空出的座位很快就被后来者占据。此起彼伏的赞许声回荡在广场上空,各色美食也借由市民游客的手机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食客们甚至不理会天气的变化,在美食体验区排着长队等待,以满足味蕾的需求。“今天没白来,品尝到了不一样的青海风味食品。”与西宁人同饮黄河水的兰州市民王兴森为青海的美食所深深折服,“甘肃与青海山水相依,饮食文化相似。但在美食节上,我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青海美食,也见到了集众家之长的美食佳品。”

    商家各显神通,带来的上百种特色美食,让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氛围火热。新千国际广场上“烤鸡爪”美食展位前,经营者聂楠凭借着自己独到的“秘技”吸引了众多食客。吃鸡爪要吐骨头,聂楠就为每位食客都准备了垃圾袋,还不时叮嘱他们不要乱丢垃圾。

    中发源城市广场、新千丝路风情街夜市、尼罗美食城等美食街区,行走在这场“盛宴”之中,店主和食客的文明行为串起了城东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随着西宁市城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幸福生活敲开了各族群众的家门,百姓的“口袋”迅速鼓了起来。但越是如此,越是要让精神文明建设跟上去,以耳濡目染、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文明融入百姓的寻常日子里,内化到百姓的心中去。以先进的文化引领群众、鼓舞群众,让群众的“口袋”和“脑袋”同步“富起来”,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同时,激发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希望通过这次美食节,让更多的人品尝青海味道,保护非遗美食,让这种有口碑的‘东区文明’和青海特色美食一起走出高原,面向世界。”城东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马兰香说。

    和谐互助绘就幸福新生活

    美食节期间,每天清晨,在美食展位商家还没有出摊的时候,西宁市城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快速检验车就早早到位了。

    “蕊轩小吃”经营者冶芳芳正摆放物品准备营业的时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前来抽检食品。城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璠见到冶芳芳一个人出摊十分吃力,连忙和同事上前帮忙。“谢谢,谢谢!”“没事,没事。”……冶芳芳带着微笑和美好的心情开始了一天的经营。

    城东区是西宁市的“东大门”,也是西宁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情感交织的一块热土。长期以来,城东区把经济发展作为增强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支撑力,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面提升广大百姓幸福感的助推力,扎实践行青海省委“五四战略”,推进“一优两高”,抓发展、保生态、惠民生、促稳定。

    青海尼罗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占林是城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人之一,他申报的项目是“老一碗羊肉泡馍”。聊起和谐互助的话题,马占林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参加活动期间,可没少得到他人的帮助,有干部帮他跑项目,有邻居帮他购买食材,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帮他置办餐具……正如歌曲《一家人》所唱的那样:“同是一颗心,同是一条根,幸福伴祥和,都是一家人。”

    如今在城东区,放眼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喜人变化,品味那些看不到却体会得到的精神动力,不难感受到和谐互助所凝聚起的浓浓的幸福感。城东区各族干部群众正携手共进,在以团结进步为底色的画卷里,绘就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蓝图。

    夏日里,西宁大地生机勃勃。借着这一系列文旅活动,西宁市城东区以激发文旅消费意愿、拉动地区经济、扩大“绿水青山·幸福西宁”品牌影响力为目标,拓展文旅消费空间,增加文旅企业收入,发挥文旅行业在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中的应有作用,让文旅“活”起来,消费“热”起来。

    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活动还在继续,伴随着徐徐吹动的河湟清风,城东区干部群众的幸福感,正沿着西宁的山川河流播散开来……

当前:A4(2020年07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