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巩固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纪实
码头护坡
绿色航道
牵挂乡亲
疫情船队消毒
应急抢通
赤水河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区,其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是长江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一级支流。2012年9月,赤水河狗狮子至合江段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文明样板航道”称号。
为了更好地守护赤水河,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航道的养护管理和行政执法中。自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以来,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经过五年的努力,让这份“文明答卷”更加出色,谱写了更加优美的精神文明协奏曲。
党建引领
擦亮文明底色
如果把精神文明建设比作一幅画卷,那么党建工作便是这幅画的底色。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充分发挥党委的组织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群团组织建设、航道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全面提升航道发展的软实力。
当好“领头雁”,擦亮航道养护“金字招牌”。该局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全国文明单位复评领导小组,并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整套班子合力抓”的格局。同时,该局坚持“党建+志愿服务”的模式,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将创建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2018年,该局属水堤滩信号台荣获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2020年,该局属黄岩信号台被评为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明窗口”。
抢险保畅
打造一线“铁军”
赤水河是川黔两省水上物资运输的黄金水道,“确保航道安全畅通”是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的业务宗旨,也是赤水河航道人的坚定信念。
2018年7月,赤水市突降特大暴雨,导致山洪爆发,在赤水河中游元厚航段的石梅滩、大元厚滩、小元厚滩三滩左岸形成了泥石流,大量岩石泥浆涌来,严重堵塞河流,致使航道断航。该局立即对事故现场开展评估,并火速启动了应急抢通工作。
断航地区位于峡谷地带,山高谷深、乱石林立,抢险机械难以进入,由于大量岩石倾入,造成航道缩窄,河床升高,滩段水面比降、落差、流速均大增,导致浪高且流态紊乱,再加上赤水河是天然航道,水位变化剧烈,使得此次应急抢通作业难度之大,安全风险之高,实属罕见。
面对重重困难,赤水河航道人展现出了钢铁一般的意志。7月,炎炎烈日下,抢通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该局航道工人毛益,临危受命,担任抢险队队长,第一时间带着队员们奔赴现场。由于长年累月的涉水施工作业,积累了一身的病痛,从来都是药不离身,但在接到任务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冲到了第一线,哪里最需要人手,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
在作业现场,有冒着酷暑来回奔跑,指挥挖掘机和运输车辆有序作业的轮机长;也有顾不上儿子婚礼,坚守在抢通一线的父亲;还有更多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航道人……正是所有人的齐心协力,才使得应急抢通工作进展顺利,航道得以迅速复航,受到运输企业及船主的一致好评。
最好的守护是风平浪静。多年来,赤水河航道人始终严格按照航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坚持做到对赤水河航道勤检查、勤观察、勤扫测,随时掌握航道滩险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航道淤积,就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导航和疏通,确保了赤水河两岸群众的出行安全和航道通畅,创造了赤水河自建立航标站、信号台以来在航道养护生产、航道行政管理、航标设置、信号指挥等工作中40多年无事故的优异成绩。
党员带头
凝聚文明力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的“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重要指示精神。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党委带领机关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2020年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党委班子全体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勇于担当,带头参与各执勤卡点的通宵值守。
有这样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刚刚完成赤水市官渡镇玉皇村脱贫攻坚任务回来,又主动报名请战,积极参与一线防控执勤;也有一名新入职的女同志,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她说,因为她是党员。执勤卡点常常需要通宵值守,考虑到她是女生不让她值夜班,她却说:“别的同志都能值,我也能行”;还有一名临近退休的老党员,一听到召集志愿者的消息就主动报名,他说,组织需要我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他们的行为,诠释了党员的担当。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最艰苦的时刻,该局先后派出2批疫情防控志愿者积极投身防控一线。其中不仅有党员,还有许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甚至是普通职工,他们都用无声而有力的坚持,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结对帮扶
情牵困难群众
贵州省赤水市官渡镇玉皇村、从江县东朗镇关雄村、从江县停洞镇加哨村,都是贫困村,村里多为老弱病残特殊群体,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
自2016年起,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分批次分别往三个村派驻了共计6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并安排了19名中层以上干部奔赴脱贫一线,与36户贫困户结成“亲戚”,和他们同吃住同劳动,用真情、汗水为困难群众解难题、谋发展、奔小康。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先后在玉皇村投入了10多万元的帮扶资金,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帮助村里建立特色扶贫产业。该局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官渡镇玉皇村的群众两次送来锦旗,感谢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为全村乡亲们作出的贡献。
蜿蜒赤水
水清岸绿景美
站在赤水河的岸边,看河水蜿蜒流淌,汇入长江,一片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作为赤水河航道的保护者、管理者,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事关赤水河航运发展的生命线、保障线,举全局之力呵护好这一河碧水,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实施以来,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在人流密集的广场、渡口、码头等地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展板,向群众普及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联合沿岸地方人民政府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赤水河全面禁采禁渔。联合水务、海事、环保、农牧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开展联合执法巡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内,清理河道淤泥,打捞漂浮物;对外,一方面全面查处乱采、乱捕、乱排、乱建、乱倒等违法行为,一方面种植花草,投放鱼苗,形成生物链。如今,赤水河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河边休闲的人也更多了,生态保护成效已初步显现出来。
赤水河是赤水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赤水河不仅需要重拳出击,严厉惩处破坏赤水河生态的行为,更需要持之以恒,细心呵护赤水河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一手抓行政执法,一手抓生态保护,定期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 河长联合大巡河”赤水河“6·18”生态日主题活动、志愿者护水巡河、码头大清洁等活动,形成长效机制,把赤水河变成了“美景河”。
在建设习水航道段专用码头时,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把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贯穿设计施工全过程,满足了建设目的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为今后赤水河码头建设提供了标准样式。
习水航道段专用码头位于习水县土城镇。该镇是一座千年古镇,也是一个红色旅游圣地,首个省级层面的贵州航运博物馆的所在地。习水航道段专用码头设计建设与当地旅游环境相融,在满足实用性和安全性要求的同时,更加突出“生态文明”理念,重视码头景观设计和配套设施整体形象,进一步展示赤水河谷特色,提升码头品位,使之成为景中之景。
在码头选址方面,由于工程地点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范围之内,是长江上游珍稀鱼类栖息和繁殖的重要场地,为进一步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多次研究比选后将码头位置定于土城渡口上游800米左岸的丁坝坝田内,这样设置码头在满足使用功能基础上,不占用过多水域资源,不影响鱼类的洄游产卵,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
码头主体突出红色主基调。土城镇是一个因航运而兴的古镇,因四渡赤水而闻名,是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节点。为此码头主体色调设计为丹霞色,码头前沿挡墙采用常规砼添加丹霞色颜料,后方中间梯步同样采用添加相同颜料的砼预制块砌筑,正面护坡采用丹霞色的草坪砖贴面,系船设施统一涂红色的防锈漆,使得码头建成完工后整体能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
资源节约有效体现。该码头为斜坡式重力码头,码头土石方回填工程量较大,鉴于附近均是旅游及规划区且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组命令严禁乱挖乱采,采石场多数关闭停产,石料缺乏。为节约资源,码头土石方全部就地取材,采用码头施工与航道维护疏浚、港池开挖等有效结合,利用开挖的砂卵石作为码头填方材料,分台阶逐层碾压、水夯,孔隙率低,填方密实,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由于是就地取材,弃渣回收利用,成本低廉,有效地节约了资源,经济效益好,同时没有对自然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全程绿色施工。码头处于河谷旅游度假区内,施工中严格控制噪音、建设废渣、扬尘等,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居民、游客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能提前在预制厂预制组装的如梯步预制块就提前完成,现场只进行砌筑安装,这样不仅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设花园码头。在码头景观绿化方面投入足量资金,种植大量桂花树、榕树等树木和各类花草,合理搭配,绿化码头,使其色彩形态结构层次分明,整个码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码头两侧的护坡采用雷诺护垫工艺技术,利用雷诺护垫中的块石缝隙,加入拌有草种的湿润泥土,待到春暖花开时达到增添景观、绿化码头的效果,既可防止码头遭水流、风浪侵袭而破坏,又实现了水体与坡下土体间的自然对流交换功能,达到生态平衡,使得码头自然地与周围环境相融。
作为赤水河航道的管理、维护和守卫者,一代又一代航道人用一生的光阴守卫着这条航道的畅通,在赤水河上书写精彩人生,把赤水河航道建设成为了贵州省第一条全国文明样板航道,中国西部地区内河航道第一条全国文明样板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