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背古诗一直提不起兴趣。
无论读得多么熟练,只要把书本拿开,就立刻像是“抽刀断水”,一个词都憋不出来。仿佛印象与记忆之间有一块难以逾越的挡板,阻挡着机械性的重复在脑海里刻下入木三分的答案。
而同事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背唐诗三百首时就像表演似的张口就来,就连作者表达的情感都能阐述一二,这让我很是羡慕。一次,我忍不住去向她请教经验,这才知道原来除了死记硬背,还有小妙招。
我虽然一直都知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每次见孩子背书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尝试说教了几次后,便把这句话置之脑后了,但同事不一样。她说:“兴趣其实也可以慢慢培养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实我们家彪彪最开始的时候也不喜欢背,但后来我带着他,用唱的方式去背,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现在都不用我陪着,自己就上网找音乐,一边唱一边背,可来劲了!”“古诗怎么唱啊?”“在古代,诗歌就是用来吟唱的,它有一种音韵之美,所以当然可以唱啦”。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个节目,叫《经典咏流传》,说她就是从这个节目学到的经验。
看了几期以后,我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很多古诗都自有其意境,每一个分句,甚至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着一场风霜雨雪,每一个意象都有着生命的质感,诗人在写作的时候已经将清晨的阳光,午后的鸟鸣和夜色的清凉都封存在了时光里,留给每一个读诗的人用想象去邂逅那一份永不褪色的美感。
但对孩子而言,只靠朗诵,往往只能浮于文字的表面而无法深潜,因为凭借他们的阅历很难把握那份委婉含蓄的抒情,也体会不到那纸上红尘的其中滋味。但音乐不一样,它借由歌者的演绎,把古诗词“打开”了。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共同努力,借助跌宕起伏的旋律的烘托,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这首诗最原始的韵味,极大地方便了孩子的理解与记忆。
我急忙下载了几首适合孩子听的歌,比如《三字经》和《定风波》等,“儿子,今天我不逼着你背诗了”,刚说完,孩子的脸上就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但是,”我把语气提了起来,“你这周要把这几首歌学会”。听着是我让他学唱歌,他想都不想就同意了,还露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惊喜神情。
我发现,儿子对音乐似乎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喜欢听歌,也喜欢跟着唱。以前背书时,坚持不了十分钟他就会走神,但现在,他跟着歌声连唱了半小时都还是精神奕奕的模样。
只三天,儿子便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爸爸,我已经把《三字经》背下来了”。我让他背了一遍,竟然很是顺畅,只有几处卡住了,然后他就开始顺着哼,最后真的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我突然想,这或许就是寓教于乐吧。很明显,儿子已经拥有了最珍贵的兴趣,这也将是他最好的老师。
在网上,其实有很多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有的是原汁原味地呈现,有的则是加入了现代化的改编。我想,一字不动地翻唱有利于记忆,而扩写、改编后的翻唱则有利于理解和运用,但无论哪种,对于孩子都是极其有用的。我相信,在这种跨越时光、古今相融的经典文化的熏陶下,他的成长道路,应当是日出江花,草长莺飞,暖风熏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