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出“CEO必须拥有的三种力量”,一是管好过去的维持力,二是正视当下的颠覆力,三是勇于开辟未来的创新力。事实上,每一位教师也是课堂中的CEO,同样应该协同运用这三种力量,打造指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
一是管好过去,要有维持力。所谓维持力,就是“守正”和“继往”,就是在当下的课堂改进中,要维系和保持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传统。新课改以来,出现了一种不良的倾向,就是谈“基”色变,认为课堂教学不能讲基础,否则就是教学立意低,上课没品位。总之,认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已经过时了。其实,基础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离开基础,素养目标就会被架空,成为无法落地的空话。新课改倡导为素养而教,是“不唯基础”,而不是“不要基础”。因此,在课堂改进中,要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继往”和“开来”的关系,对过去符合规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维持的定力,该保留的必须保留,该继承的坚决继承,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是正视当下,要有颠覆力。针对当下课堂中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教师要自觉反思,对发现的问题要下功夫克服它。当前,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把“教”的精彩简单等同于“学”的精彩,教学中不能自觉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错误地认为让学生提问是“作秀”。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指标,立德树人包括培养“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事实上,学生提问的价值不在于提出的问题,而在于提问的行为。表面来看,学生提出的是问题,但实际上,提问改变的是学习状态,转化的是学习方式,提升的是学习品质,拓展的是学习深度。因此,在课堂改进中,教师要正视自己的短板或薄弱环节,勇于打破“师问生答”的教学习惯,在教师提问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生问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与升级。
三是开创未来,要有创新力。当下,教师们都认同为素养而教,那么,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哪里?就是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遗憾的是,这一理念还没有在当下的课堂实践中真正落地。因此,我们在课堂改进中,要创设真实情境,提出真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体验与感悟,让学生不仅会“解题”而且会“解决问题”,不仅会“做题”而且会“做人做事”,进而自觉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过一种文明健康的高质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课堂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具有维持、颠覆和创新的三种力量,还在于这三种力量没有固定的比例和配方,对它的正确运用需要智慧。用好这三种力量的原则是坚持协同思维,与时俱进,做到“维持”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审慎判断,择优使用;“颠覆”不是为改而改,而是正视不足,超越自我;“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深刻领会课改精神,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原则的背后,是一线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自觉遵循、育人初心的践行,以及对课程改革的理性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