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埃尘,又叫扫屋、除尘、掸尘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年前“大扫除”。
时间,多是在“小年”前,于北方,那就是腊月二十三之前;于南方,则是在腊月二十四之前。为什么大多要选择在“小年”前呢?因为,过年,就是“辞旧迎新”,而打埃尘,则是“辞旧”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打埃尘,是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得做的。
昔年,我家住乡下,每年同乡人一样,都要在腊月里,选择一个吉祥的“双日”,进行打埃尘工作。
通常是由内到外,且分工明确。孩子们,负责打扫庭院;大人们,则负责清扫房屋。
打扫庭院时,要先在庭院中放一串鞭炮,一方面是要告诉四邻“过年了,我们要大扫除了,有烟尘,请多包涵”,另一方面,是借鞭炮声“驱除疫鬼”。打扫庭院,先要归拢家具、农具,该进屋的进屋,该上墙的上墙,总之,不能任其散落一地,或者凌乱一院。然后,就是要讲究“到边到沿”,要打扫彻底,抵达庭院中的每一个角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留死角”。打扫完毕,还要请父母验收,验收合格后,方才能放心。环视庭院,整洁干净,焕然一新,心中便有了一种快意感。
清扫房屋,是一件脏而累的活儿,所以,一般由大人们干。旧时做饭烧炕,大多是烧的柴草,因此,一年下来,纵使崭新的房屋,也被熏得一团漆黑,甚至于屋顶上,还不断有黑黑的烟油滴下。因之,打扫房屋的人,必得戴一顶斗笠,然后手持一根竹竿,竹竿上绑定一把笤帚。人要仰首望着,一笤帚一笤帚地扫,时间长了,不堪其累。而且,通常还要打扫两遍,第一遍结束后,要在灶台上放一个大炮竹,轰然一响,震动全屋。一则,也如庭院中放一串鞭炮,是为了“驱除疫鬼”;二则,恐怕也是更实际的一点,是为了借助大爆竹的震响,把一些难以清除的尘垢,震落下来,然后再打扫第二遍,直到清扫干净为止。
房屋、庭院打扫干净后,就要打开大门,清扫大门外的地方。若然大门外是大街,就要连同门口的大街,一块清扫,直至与左右邻居连接相通;若然大门外是胡同,也要清扫胡同,与左右邻居的清扫地盘相连接。俗谚曰“各人自扫门前雪”,其实,若然各人都自扫“门前”了,也就基本能保证“户户相通”了——一条胡同,也就干净了;一条大街,也就干净了。
如今,居住城里,打埃尘的风俗,依旧。
只是,大街不用自己打扫了,有环卫工人们扫着;楼梯也不用打扫了,由物业工人们干着;自己干的,就是清理室内。这事,最好是自己干,因为除了打扫外,还要“摆设”,“摆设”出一个最合自己心意的迎新年式样。更重要的是,你还能身体力行,传承、践行打埃尘的民风民俗。
打埃尘,又叫除残,蔡云有诗句曰:“茅舍春回事事欢,屋舍收拾号除残。”除去残秽,除旧迎新,事事欢喜,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