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机遇,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服务、企业治理等智慧化水平。”前段时间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释放创新发展的强劲信号,对智慧文旅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经过多年实践,业界逐渐认识到,发展智慧文旅,建好硬件的同时,也要做强软件,围绕智慧化下功夫,迈出新一步。
把握新趋势 以服务和管理效果“论英雄”
近年来,很多业界人士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智慧文旅?
“这种基于自身发展实际的变革需求,本身就是重大进步。”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认为,在传统反馈模式不能解决群众需求时,文旅行业自主的集体反思,变被动为主动,使智慧文旅找到定位,不再是摆设,而是治疗供需不匹配的良药。导向问题明晰,推动由技术供给侧优先,向应用需求侧主导转变,是智慧文旅发展的一大趋势。
与此同时,有利于智慧文旅发展的大环境也在形成。一段时期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指出推进“互联网+旅游”等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政策加持营造利好氛围。市场对文化和旅游的实质性投入明显增多,各大企业纷纷成立文旅事业部等。
落地重方法 技术与文化旅游相向而行
如今推进智慧文旅,每一个项目是不是行得通、真管用、有效果,都得拿到桌面上来。
对于业界,相较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和应用创新更为实际。没有发展模式和应用创新的包装,科技创新可能只是“冷冰冰”的一堆设备或概念,与有温度的文化和旅游很难融在一起。信宏业认为,强调科技创新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略人的智慧对科技内涵的转化。
“当用新的科技理念去审视所处的行业,可能突然感觉很陌生,但这个重新审视的过程很有必要,技术与文化、旅游相关行业要相向而行,了解各自行业内涵和特点,互相提升。智慧文旅不只是目标,更多的是智慧化的过程,只有用智慧化思路去推进,才能共同实现核心业务的创新发展和导向智慧化的结果。”信宏业认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以需求为导向解决问题,而不是花拳绣腿;其次要注重迭代发展,结合实际不断地修正和调整,达到更高水平;最后要加码持续发展,立足长远,注重规划,加强运营,延长生命周期。
整合靠系统 “精密智控”打通多领域
疫情加速了新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智慧文旅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更加密切,相互关联,上升为新发展格局。
行业复工复产阶段,浙江杭州景区和文化场所首批恢复开放,成为是高度智慧化的典型。杭州的底气来自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顶层架构,依托城市大脑,打通公共数据,迅速上线健康码、景区动态监测等应用,实现高效便捷的管理;来自组织和体制机制的保障,通过三级游客服务中心以及旅游景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联通城市大数据系统,实现人流监测、预警、通知;来自技术迭代,在旅游预约、停车、入园等多环节,实现精准反馈、无感交互、无形核验。精密智控的背后是长期的智慧化积累。“我们一直在推动更多技术门槛从有到无,让更多数字服务从前端走向后台,最大化智慧管理和服务效能,建强‘数字屏障’,保障游客安全和行业有序发展。”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戴学锋认为,智慧文旅涌现出一批引领行业进步的典型,是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平衡发展的结果。“其一是政府部门要在行业发展中找准定位,做好服务;其二是包括投资商在内的市场主体,积极建设数字平台,做优品质;其三是‘网红’旅游者在互联网环境不断扩大影响力,做好口碑。三种力量有效组合,才能最终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壮大。”戴学锋说。
实践出成效 建设与运营齐头并进
近年来,公众对在线文旅体验需求愈加强烈,数字文旅产品消费愈加丰富,相关领域备受关注。智慧文旅的消费带动力得以凸显,众多“爆款”和口碑好的应用背后,都有技术力量的深度参与。由此,文旅行业可见度与技术企业影响力也实现“双丰收”。
作为较早入局文旅产业的云数据平台,腾讯云在智慧文博、遗产活化、大众旅游等方面多有开拓。一个“敦煌诗巾”项目带来3个月1万多条丝巾的销售量;一个敦煌数字展览馆小程序,上线当天用户参与量超300万人次;一个“敦煌数字供养人”的身份赋予,增强了公众的文保意识;一则“故宫领券”以AI互动吸引用户参与,把故宫线下清明上河图大屏的弹幕搅得火热,“故宫文创店”、冰窖VR餐厅获得可观人流;“一部手机游云南”APP不仅做实“互联网+旅游服务”,还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出新IP形象“云南云”,在5个月内促成了“云南旅游”百度指数整体同比增长1162%,环比增长733%。
腾讯文旅生态运营总监程向阳认为,这些成效得益于建设与运营并重的实践。在他看来,数字技术助力文旅融合需抓住三个关键阶段:以数字技术、大内容生态、数字营销体系为底座,建设文化云平台,由此衍生文化大数据、文化保护、文化IP共创等服务,将特色文化打造为更加智慧化、年轻化的文化生态;将这一套文化服务渗透进“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链条中,创造文旅耦合的全新可能;突破旅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打造更多有创新性的文旅延伸场景。
(《中国文化报》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