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与回响
——德阳:万国设备展的时空转换
贾璋岷

    德阳的“大工业”博物馆,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应四川散文作家联谊会和德阳散文学会之邀,我和一批来自四川各地的作家,来到这座城市,以一种新的视角阅读这座积淀着荣光、饱经过悲欢,正整装奋进的光荣城市。

    座座厂房,就是博物馆的主体。厂房内的设备,更展示出时空流转的景象。

    “这座工厂,是1958年随建工部一局建筑大军,从东北富拉尔基搬迁到德阳建设第二重型机器厂和东方电机厂,作为配套的汽车修理和建筑工程机械修理的企业。”陪同的朋友介绍。

    厂房内,丝丝缕缕的阳光,投射在斑斑驳驳的陈旧设备上,溅起点点星光。

    我从冷冰冰的机器“行道树林”走过,头顶上,仍是一片星光。

    它们蒙着油腻的尘灰,十分落寞的样子。但是,骨子里散发着冷冷的傲气。

    美国的车床和行走式吊车。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产品。

    日本的车床。那是七八十年前的产品。

    苏联生产的铣床、捷克摇臂钻。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产品。

    波兰卧铣。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

    朝鲜车床。铭牌上的生产日期是1975年……

    日本生产的那台车床,是侵略者占领东北时使用的设备,后来被东北工业部机械管理局接管,1958年从东北调拨进川的。

    每一台机器,跨越千山万水,都有它的故事。

    在这个厂房,一台叫海斯特的移动吊车,让眼前的画面感更强。

    它来自大洋彼岸。

    它来得十分不情愿与委屈。因为,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利品。

    时光,从星光朗润的夏夜流转出来,眼前,是朝鲜战场的冰天雪地、烈焰血海。

    立国之战,无数中华好儿女用血肉之躯,在半岛的三千里江山寸土必争地血战。铺天盖地的机群轰炸,遍地喷火的凝固汽油弹。这是一个农业化时代,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军队,与工业化现代化军队的全面较量。

    志愿军高奏凯歌。

    战后,一批批军人走进大漠深处,默默铸剑。因为,那个要给中国动外科手术的“小玩意”,一直挂在美国政客与军方嘴上。

    战后,一批批军人脱下军装,走向机器轰鸣的新战场。

    那一战,那场冰雪长津湖的绝命追击,为中国军人铸就辉煌,也留下难以释怀的遗憾。

    长津湖之战,是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决定性战斗。中国军人成功包围对手,美军被迫全线撤退。发起攻击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

    中国军人卧冰爬雪,长途奔袭,美军王牌部队被逼上绝路。这是意志对决钢铁的比拼!志愿军全胜在望。

    但是,炸不断的水门桥,让无坚不摧的中国军人刻骨铭心。

    战场杀红双眼。双方指挥官布满血丝的眼睛,牢牢盯住地图上的一个名字——水门桥。

    水门桥跨度不过9米,桥的两端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志愿军炸毁水门桥,美军王牌军陆战1师将面临全军覆灭。

    中国指挥官决定,赶在美军溃退之前,炸断他们必经之地水门桥!

    12月1日,9兵团第60师派出小分队,前赴后继,飞速穿插到水门桥附近,一声巨响,水门桥炸毁。美军陆战1师第1工兵营迅速抢修,一座木桥修复后通车。

    12月4日,风雪黑夜,寒星隐退,小分队第二次又将美军架好的桥梁炸毁。随即,美军陆军第10军第73工兵营,猛扑上来。他们在原桥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钢木桥梁,水门桥再度通行。

    12月6日,第三次,中国军人怒火冲天,把桥炸得更彻底。小分队强行突破火力封锁,把新建的桥,连同原桥的根部,炸得一干二净。

    至此,美军眼看着就成了被包圆的一锅饺子。

    此刻,美军陆战1师还拥有1400多辆各种机械化装备,加上溃退的步兵,上万人将插翅难逃。志愿军三个军的大部队,全速推进,奋力向水门桥方向合围。飞机在天空狂轰滥炸,没有制空权,白天只能暂停攻势。

    美军陆战1师即将葬身水门桥!

    美军的师长召来工兵参谋兼第1工兵营营长,命令: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想办法架起一座桥梁!

    大工业化缔造的奇迹出现了。

    他们决定,让总部空投桥梁,然后再架桥。而且,为了防备志愿军爆棚的战斗力,而使桥梁在整个过程中有损失,该师一下子要了8套M-2的桥梁构件。

    美军强大的后勤机构立即开动。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企业,连夜制作了8套钢木标准桥梁构件,大型运输机腾空而起,7日凌晨,盘旋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水门桥上空。

    血色黎明,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阵地。不出所料,其中一套着陆时损坏,还有一套落到志愿军阵地上。但是,美军防备在先,还是有6套全套桥梁构件到了工兵之手。

    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施工,美军工兵部队,终于架起了一座能通行全部重型装备的临时桥梁。而且,是钢制架构。

    过桥后,美军炸毁了桥梁,阻止志愿军的追击。

    美军陆战1师及其他被打残的部队,逃脱了被全部歼灭的命运。志愿军第9兵团,眼睁睁看着美军陆战1师逃出千辛万苦构起的包围圈。

    三炸水门桥,是志愿军意志力的高扬。

    三修水门桥,是美军现代化能力的体现。

    千里之外定制生产桥梁,千里奔袭准确空投。

    这个让人震惊的事实证明,作战双方的装备现代化实力差别有多大,双方工业能力的巨大差距,在战争关键时刻,何等重要。

    志愿军奋力到了极限。

    美军架设钢构桥,到大批败军通过时,冲到桥头的志愿军前锋部队,试图进行最后的绝命阻击。但是,经过那么长时间的严酷考验,他们的精力已到极限!

    一座“炸不断”的桥,承载着中国军人的伤痛。

    战场千里之外,生产桥梁的日本企业,就这样显示着重工业的力量。

    向现代工业化进军,这是一代军人血的呼唤,更是一个崭新国家梦的追求。

    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中国军人,唯有泪流满面,包括当年的对手,无不敬佩。

    自然,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中国向工业与军事现代化进军的意志与部署,尽管有的措施,在今日看来,探索的路,不尽完善。

    在这样的维度上,看德阳的大工业以及三线建设,那座冰天雪地里的水门桥和英勇的“冰雕连”,就是悲壮的背景切换。

    时光流转的明暗间,这台美国造的机器,正是低垂幕布缝里的一缕回光。

    阳光,投射进静静的厂房。在海斯特移动吊车旁,时光,再度流转。

    世界上最好的轻步兵,与现代化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军队较量,后者,最终没有占到便宜。

    这台吊车就是注脚。

    它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从美国军队手里缴获的战利品。这个家伙,从朝鲜战场辗转来到国内,为战场的胜利者,为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效力。它先是被调配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五师。随后,在修建一汽和一重时,立下汗马功劳。

    当德阳开启大工业时代,掀起三线建设的热潮时,它又随建工部一局来到成都平原的这片工业热土。德阳从一个农业小县城,一跃成为国家大工业基地,走上了工业现代化之路。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设备,都有自己的历程和故事。

    万国设备展,激荡着岁月长河无尽的回响。

当前:4版(2021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